第六十八章(1)(2 / 3)
我点点头,叹了口气:“本来,我早该来公司向你请教的,可我实在放心不下她。她不肯去医院,你要是得空,帮我劝劝她吧。”
我突然的请求让宋琪愣了片刻,他定了定神,回答道:“按理说,我该去看看雅林的,但最近公司里实在太多事,抽不开身。不过你放心,我会尽快去看她的。”
“好,你去看看她吧,兴许,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廉河铭已经多日不归,并且不知去向,现在突然要求紧急转移资产,宋琪不可能不生疑。但我把话题锁在了雅林的病情上,夸大着悲伤,他知道我对雅林情深,便没找到缝隙问出转移资产的事。
***
自从知道雅林病重,廉河铭倒是真的安静了下来。他恍惚记得那天一怒之下对雅林说过什么,终于愿意承认自己的确会精神失常,愿意接受心理医生的探访了。雅林请来了程医生,程医生同他聊过后,结合我们的描述,肯定他已患有中度抑郁症。在程医生的引导下,他开始接受药物治疗,慢慢有了摆脱被害妄想的趋势,渐渐愿意在天黑后出门,来我们家看看雅林了。
廉河铭微小的改变,让雅林多日愁云密布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
从陈主管那里拿到资料后,我和廉河铭开始争分夺秒地查阅。因为没有事先告知陈主管我们的目的,他便没有对数据进行筛选,导致数据量十分巨大,查找起来甚是费神。
起初,我们用“宋琪”的名字进行简单过滤,却没发现任何一条可疑的记录。于是我们逐条细查,费了好几天功夫,反复推敲,终于找出了几笔可疑的资产外转记录。
那几笔记录有两个共同的特性:一是经手的各部门人员选择一模一样,二是资产全部转给了同一个人。
那人并不是宋琪,是个连廉河铭都耳生的人,叫“范青芸”,是个女人。我们注意到这些记录,是从廉河铭对这个陌生的名字起疑开始的。上了一定金额的款项,大都是同公司、组织、团体等对象签署的,偶有个人对象,也一定是个大人物,廉河铭不可能闻所未闻。而这个叫范青芸的陌生女子竟屡次接收了巨额资产,实在可疑。
这几笔被转走的资产,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全都是地产,全都是河铭公司的仓库用地,分散在平城的不同地方,并且长期以来的直接管理人,都是宋琪!
这些地产的价值,大约占据了河铭公司全部资产的两成,已是笔十分巨大的财富。为了掩人耳目,宋琪选了这个范青芸来当表面上的受益人,此人,必定和他关系匪浅。
“不管她是谁,记录上总归有几项实名信息,总有办法查到这个人,查到她跟宋琪的关系。”我说。
廉河铭点头:“没错,你马上去查此人的底细,一旦有了结果,老子就办了那浑蛋!”
我很快查出了一些头绪。资料上写的电话是空号,地址也是假的,但银行账户和身份证号码是真的。我以河铭公司清查资产的名义向警方求助,从银行得到了更多有关范青芸的资料,由此发现,范青芸和宋琪同龄,并且毕业于同一所大学。看来他俩已经相识多年。
但这毕竟成不了证据,宋琪完全可以弃车保帅,卖掉范青芸强保自己。于是我们决定将追查更进一步——找到范青芸,证实宋琪才是资产转移的真正受益人。
我开始暗中查访宋琪毕业院校中可能认识范青芸的人,追踪她离校后的去向。我得知,范青芸一共跳槽过两次,从第三家公司辞职后,资料就一直挂在人才市场,很长时间都没再复职。资料上有几张登记照,可以看出是同一人,应是本人无疑。范青芸的长相不算出众,面部特征是颧骨突出,还算好认。
但我并没找到范青芸本人。这几年,她从不参加同学聚会,也不跟人联络,没人知道她毕业后的生活状况。住址就更是难查,她似乎频频搬家,居无定所,连人在不在平城,都无法确定。看来,范青芸多年来都在有意地隐藏自己,她难道是宋琪早就备好的一颗棋子吗?
我和廉河铭商量,以一个月为期,若能私底下找到范青芸,便以保证让她全身而退的条件,要求她出面指证宋琪,但若找不到,就只能请求警方对她进行搜捕,再想办法给宋琪定罪了。
追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就在我们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时候,却突生了变数。
***
一天清晨,我突然收到一条张进发来的信息,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宋琪要带我走,别回信。”
当时,我和雅林刚起床,正吃早餐。雅林这两天缓和了些,能下床了,我正准备吃完后把她送到廉河铭那里,再接着去追查范青芸的下落,就突然收到了信息。
张进定是遇上麻烦了,并且我不能联络他,此刻唯一可能获得消息的途径,只有张进身上的窃听器。于是我立刻打开电脑连接上接受器,果然,窃听器已是打开的状态,对面传来了一些声响,然后便是张进的声音:“就这些东西了。”
“好,你们赶快把这些装起来。”这句话是宋琪说的。
之后,便是装箱子的声音,然后装好的箱子被人拖着走,随即是开门声,拖箱子的人走出门,然后张进一瘸一拐地也跟着往外走。出去后,那几人便上了车,张进也上了车,之后,车子启动了。
“他们要去哪儿?”雅林问。
我只得摇头,大概宋琪已经对张进说了他们的目的地,只是我们没来得及听到。但从张进发来的信息和装箱的行为来看,这是一次长时间的出行。 ↑返回顶部↑
我突然的请求让宋琪愣了片刻,他定了定神,回答道:“按理说,我该去看看雅林的,但最近公司里实在太多事,抽不开身。不过你放心,我会尽快去看她的。”
“好,你去看看她吧,兴许,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廉河铭已经多日不归,并且不知去向,现在突然要求紧急转移资产,宋琪不可能不生疑。但我把话题锁在了雅林的病情上,夸大着悲伤,他知道我对雅林情深,便没找到缝隙问出转移资产的事。
***
自从知道雅林病重,廉河铭倒是真的安静了下来。他恍惚记得那天一怒之下对雅林说过什么,终于愿意承认自己的确会精神失常,愿意接受心理医生的探访了。雅林请来了程医生,程医生同他聊过后,结合我们的描述,肯定他已患有中度抑郁症。在程医生的引导下,他开始接受药物治疗,慢慢有了摆脱被害妄想的趋势,渐渐愿意在天黑后出门,来我们家看看雅林了。
廉河铭微小的改变,让雅林多日愁云密布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
从陈主管那里拿到资料后,我和廉河铭开始争分夺秒地查阅。因为没有事先告知陈主管我们的目的,他便没有对数据进行筛选,导致数据量十分巨大,查找起来甚是费神。
起初,我们用“宋琪”的名字进行简单过滤,却没发现任何一条可疑的记录。于是我们逐条细查,费了好几天功夫,反复推敲,终于找出了几笔可疑的资产外转记录。
那几笔记录有两个共同的特性:一是经手的各部门人员选择一模一样,二是资产全部转给了同一个人。
那人并不是宋琪,是个连廉河铭都耳生的人,叫“范青芸”,是个女人。我们注意到这些记录,是从廉河铭对这个陌生的名字起疑开始的。上了一定金额的款项,大都是同公司、组织、团体等对象签署的,偶有个人对象,也一定是个大人物,廉河铭不可能闻所未闻。而这个叫范青芸的陌生女子竟屡次接收了巨额资产,实在可疑。
这几笔被转走的资产,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全都是地产,全都是河铭公司的仓库用地,分散在平城的不同地方,并且长期以来的直接管理人,都是宋琪!
这些地产的价值,大约占据了河铭公司全部资产的两成,已是笔十分巨大的财富。为了掩人耳目,宋琪选了这个范青芸来当表面上的受益人,此人,必定和他关系匪浅。
“不管她是谁,记录上总归有几项实名信息,总有办法查到这个人,查到她跟宋琪的关系。”我说。
廉河铭点头:“没错,你马上去查此人的底细,一旦有了结果,老子就办了那浑蛋!”
我很快查出了一些头绪。资料上写的电话是空号,地址也是假的,但银行账户和身份证号码是真的。我以河铭公司清查资产的名义向警方求助,从银行得到了更多有关范青芸的资料,由此发现,范青芸和宋琪同龄,并且毕业于同一所大学。看来他俩已经相识多年。
但这毕竟成不了证据,宋琪完全可以弃车保帅,卖掉范青芸强保自己。于是我们决定将追查更进一步——找到范青芸,证实宋琪才是资产转移的真正受益人。
我开始暗中查访宋琪毕业院校中可能认识范青芸的人,追踪她离校后的去向。我得知,范青芸一共跳槽过两次,从第三家公司辞职后,资料就一直挂在人才市场,很长时间都没再复职。资料上有几张登记照,可以看出是同一人,应是本人无疑。范青芸的长相不算出众,面部特征是颧骨突出,还算好认。
但我并没找到范青芸本人。这几年,她从不参加同学聚会,也不跟人联络,没人知道她毕业后的生活状况。住址就更是难查,她似乎频频搬家,居无定所,连人在不在平城,都无法确定。看来,范青芸多年来都在有意地隐藏自己,她难道是宋琪早就备好的一颗棋子吗?
我和廉河铭商量,以一个月为期,若能私底下找到范青芸,便以保证让她全身而退的条件,要求她出面指证宋琪,但若找不到,就只能请求警方对她进行搜捕,再想办法给宋琪定罪了。
追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就在我们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时候,却突生了变数。
***
一天清晨,我突然收到一条张进发来的信息,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宋琪要带我走,别回信。”
当时,我和雅林刚起床,正吃早餐。雅林这两天缓和了些,能下床了,我正准备吃完后把她送到廉河铭那里,再接着去追查范青芸的下落,就突然收到了信息。
张进定是遇上麻烦了,并且我不能联络他,此刻唯一可能获得消息的途径,只有张进身上的窃听器。于是我立刻打开电脑连接上接受器,果然,窃听器已是打开的状态,对面传来了一些声响,然后便是张进的声音:“就这些东西了。”
“好,你们赶快把这些装起来。”这句话是宋琪说的。
之后,便是装箱子的声音,然后装好的箱子被人拖着走,随即是开门声,拖箱子的人走出门,然后张进一瘸一拐地也跟着往外走。出去后,那几人便上了车,张进也上了车,之后,车子启动了。
“他们要去哪儿?”雅林问。
我只得摇头,大概宋琪已经对张进说了他们的目的地,只是我们没来得及听到。但从张进发来的信息和装箱的行为来看,这是一次长时间的出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