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拜师(2 / 2)
随后,王黄又和姜望说了许多,二人追忆往昔,说笑间,到了傍晚时分。周东让人上了饭菜,又让孙西敢送来了王孙美酒,王黄和姜望同时大醉。
醉后的王黄多了几分真性情,他拉着姜望的手,忽然脸色微微一变:“姜兄的身体似乎微有小恙,内火外热,大补过度。”
姜望之前听周东说过他虚不受补,后来停了一些补药,不过却一直食补,今日听王黄一说,顿时为之色变:“王兄可知老夫病源何在?”
王黄在未入朝堂之前,曾学医,医术相当高明。后来从政后,不再为人看病,是以姜望对周东之话半信半疑,却对王黄所说深信不疑。
“姜兄之前应该是大病一场,风邪入体,幸得及时就医,恢复了七八。只是突然又大补,脾胃虚弱之时,虚不受补,反而伤了脾胃。后来又不再大补,却还食补,脾胃尚未恢复元气,又一再进补,正好抵消。长此下去,你的身体是好不了了。”王黄为姜望把脉片刻,仔细端详了姜望气色,“姜兄你还好遇到了明医,否则此关难过了。只是为何明医没有让你停用食补?你现在只须静养,保证正常饮食,三个月后,即可大好。”
“惭愧,惭愧!”姜望朝周东施了一礼,“明医告知老夫切勿再进补,老夫听了信了一半。后来姜远再三叮嘱老夫,说他听了城中名医冯圣手之言,务必继续进补,且开了不少方子,老夫就、就……”
“明医竟是周东?”王黄既惊又喜,回身问道,“周东,姜公之病,你可知根源?”
周东将姜望之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弟子虽不敢胡乱猜疑,却总觉姜公子有故意误导之的嫌疑,从妙关之事再到背阴之地,再到大补和食补……”他不忍再说下去,以免有挑拨离间之嫌。
王黄面有凝重之色:“姜兄,明医和名医,一字之差,有天渊之别。所谓盛名之下其实难符。老夫劝你以后从饮食到起居,只安排最为亲信的人亲力亲为,粗茶淡饭足矣,不可大鱼大肉,人参、灵芝等大补之物,更不需要。” ↑返回顶部↑
醉后的王黄多了几分真性情,他拉着姜望的手,忽然脸色微微一变:“姜兄的身体似乎微有小恙,内火外热,大补过度。”
姜望之前听周东说过他虚不受补,后来停了一些补药,不过却一直食补,今日听王黄一说,顿时为之色变:“王兄可知老夫病源何在?”
王黄在未入朝堂之前,曾学医,医术相当高明。后来从政后,不再为人看病,是以姜望对周东之话半信半疑,却对王黄所说深信不疑。
“姜兄之前应该是大病一场,风邪入体,幸得及时就医,恢复了七八。只是突然又大补,脾胃虚弱之时,虚不受补,反而伤了脾胃。后来又不再大补,却还食补,脾胃尚未恢复元气,又一再进补,正好抵消。长此下去,你的身体是好不了了。”王黄为姜望把脉片刻,仔细端详了姜望气色,“姜兄你还好遇到了明医,否则此关难过了。只是为何明医没有让你停用食补?你现在只须静养,保证正常饮食,三个月后,即可大好。”
“惭愧,惭愧!”姜望朝周东施了一礼,“明医告知老夫切勿再进补,老夫听了信了一半。后来姜远再三叮嘱老夫,说他听了城中名医冯圣手之言,务必继续进补,且开了不少方子,老夫就、就……”
“明医竟是周东?”王黄既惊又喜,回身问道,“周东,姜公之病,你可知根源?”
周东将姜望之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弟子虽不敢胡乱猜疑,却总觉姜公子有故意误导之的嫌疑,从妙关之事再到背阴之地,再到大补和食补……”他不忍再说下去,以免有挑拨离间之嫌。
王黄面有凝重之色:“姜兄,明医和名医,一字之差,有天渊之别。所谓盛名之下其实难符。老夫劝你以后从饮食到起居,只安排最为亲信的人亲力亲为,粗茶淡饭足矣,不可大鱼大肉,人参、灵芝等大补之物,更不需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