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展见星是探花,她奉旨应制,别人也很有兴趣听一听,敢在传胪后面出头,应当对自己很有自信,如果失手,那就更该听一听——探花打不过传胪,乐子更大。
  于是众人的耳朵都竖了起来。
  展见星清冷的声音在院中响起:“文杏庵中藏,芳春绿如扇。并蒂不相离,公种孙得食——”
  她瘦削笔直的身段与这奇诡的诗句有种说不出来的相配,但却令得所有人都渐渐发起呆来。
  这里是礼部衙门大院,说句“院中栽”才算应景,上来搞个“庵中藏”算什么?下一句芳春勉强将气氛拉回了点,但第二联又更怪了,银杏不是荷花,颂圣也不是颂情,哪来的并蒂?
  这诗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是根本莫名其妙。
  探花郎就算不擅诗词,水平也不至于差到这个地步罢。
  这么一来,待得展见星一首五言诗念完,院中的气氛不但没回暖,反而更冷了。
  皇帝高坐在上首,眸光紧缩,一语不发,仿佛也叫新科探花闹糊涂了。终于底下有人忍不住道:“我请教探花郎,可是听错了题目?银杏何来并蒂?”
  展见星找到说话之人,目视他淡然回话道:“我幼时邻家有果农,曾听他说过,银杏单株不能结果,必得双株多株成林才可。若无并蒂,何来白果得食呢?”
  所谓并蒂者,是指并排生长在同一根根茎上的花果,银杏只是并栽,不能完全算作“并蒂”,但一棵树居然结不出果子来,把这个在场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冷门知识做一做延伸,从文学角度来说,又是说得通的,众人也能接受。
  说话之人就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连礼部尚书都点头:“衙门里这棵银杏树不少年头了,从来没结过一颗果子,我只以为它年头还不到,不想里面居然有这个缘故。”
  银杏成果期极长,得起码二十年以上才有可能结果,所以民间才有“爷种孙得食”的俗语。
  疑问解开了,又没解开——不论从事实上多说得过去,无法解释探花郎为什么当着皇帝面作出这么一首诗啊。
  连唐如琢那样年纪更小的还知道多备上一首专门颂圣的呢。
  一定要找个理由,那只能是探花有意标新立异,显摆自己了,并蒂的答案掀开以后,整首诗的格调又回来了,诗中的气氛渲染得也好——只除了它不应该是一首应制诗。
  到底怎么样,要看皇帝的最终裁决,剑走偏锋可能走到皇帝的心坎上,但更有可能踩空了脚,把自己摔个半瘸。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皇帝那边,皇帝在这瞩目之下,终于重新露出了笑意:“唐如琢的词很好,不过,朕更偏爱探花郎的,有情有理,也有趣。”
  说到“有趣”的意思,他语调放慢,话意深长。
  展见星不卑不亢,躬身道:“臣斗胆越矩,谢皇上夸赞。”
  “好了,你们继续热闹,朕乏了,该回宫歇一歇了。”皇帝站起身来,瞥了一眼展见星,“探花郎跟朕来,领你的赏赐。”
  “是。”
  在一片羡慕的目光中,展见星脚步稳稳地跟了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
  诌个诗真难,想偷懒还不行,偷懒星星形象立不起来,就四句把我肠子快诌打结了,然后爷种孙得食这一句是引用,不知道出处,好像就是民间谚语。
  然后,明天回大同,去给小九暴击~
  第73章
  乾清宫。
  宫人被全部屏退出去, 皇帝独坐在御座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