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3 / 5)
老陈大大地喝了口酒,然后用低低的、很友好的语声说:“事情倒有一个,我说出来看看行不行?西门町有个卖夜市的小吃摊,想添个伙计,管饭,每个月拿两百块钱,你干不干?”他停下来看了邵祥一眼,赶紧又抢着说:“现在先不忙告诉我,你好好想一想。你要不愿意去,也没有关系。反正你看得起我,找了我来,我就把你看成我自己兄弟一样,我吃什么你也吃什么,你要不嫌苦,尽管跟着我。不过我倒是怕你整天没有事,心里闷得慌。”
就凭这一番话,邵祥已没有选择的余地。他虽感到有些委屈,但怎样也说不出不愿意的话来。
现在倒真是要好好地想一想了。这一天是个不平凡的日子,未来的一切不管是好是坏,无论如何新的生活总是值得以欢欣兴奋的心情去迎接的。而更重要的是,一个悲惨的旧的时代,将可结束了。
那个属于他个人的行将消逝的时代,如以这次离“家”出走为悲剧的顶点,那么他之离开父母就是悲剧的起源了。父母的音容笑貌,以及为什么把他交付给堂房叔叔而不能把他带在身边,这些他都已模模糊糊记不真切。在他的记忆中,如说还有欢乐的一面,那只是刚到台湾,叔叔境遇还好,把他送入学校的那几年。真正悲惨命运的开始,是他刚升入初中的时候,叔叔遭了一场官司,从此他就很少看到叔叔和婶子有大笑一场的日子。他认为他之忍受不了那个家,主要的是他婶子从不给好嘴脸看。对于“精神虐待”这个名词,在理论上他还不能够做完善的解释,而在现实生活中,可是经验得太多太多!
但如没有可以充分信赖的老陈,他也不敢采取那样大胆的行动。那时老陈替人看守一座离他家不远的空屋,多的是闲工夫,常常带他去看不花钱或者买最便宜的票子的篮球。老陈叫得出每一个有名的球员的外号。在球赛进行到紧张时,每每会突如其来地大喊一声:“驴子,加油!”最初常使他吓一大跳,到后来就变成羡慕和佩服。自然,这更有助于友谊的建立。
跟老陈在一起的时候,也可算是快乐的。不幸的是连这一点点微薄的友情的安慰,都不容许他安然享受。脾气暴躁的老陈,因为跟女主人吵架而被解雇,之后,就被迫选择了现在的职业。从此不常见面,自然更缺乏一起看球的机会。但因为看不到他的一切,老陈对他反倒更显得关怀,偶然遇见,都要问问他在家的情形,然后喃喃地诅咒,说他的家实在值不得留恋。
在老陈,那只是一种愤慨情绪的发泄,但久而久之,对邵祥即成为一种鼓励和暗示。于是,半个月前,因为丢失了一只鸡,而他叔叔居然也帮着他婶子动手来打他时,老陈在他心中的地位,便由唯一的好朋友而变为可以替他主持一切的兄长了。
而就这十五天,他所听到、看到、学到的东西比他十五年的经历要丰富得多。他知道有人把社会比作一座洪炉,而在他看来,社会却是一片汹涌的怒海,生活则是难以掌握的孤舟。好几次当他感受到饥饿的威胁时,曾不断冲动着想回到他那发誓不再一顾的家,低声下气地去乞取一份虽然粗粝却有保障的食物。不过每当兴起这个念头时,总使他在内心羞愧难当,在不断的自我挣扎中,他终于为自己建立了坚强的决心,一叶扁舟,终当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光明的彼岸。宁愿灭顶,也不愿在那荒凉萧索的绝岛上苟且偷安。
这自然是因为有同舟共济的老陈在。而今天,一股新的鼓励力量,又令人不胜惊喜地出现了。有了老陈,已令人安慰;再有一个家棻,甚至于使他感到幸福了。
于是,他勉力促使自己以乐观的心情来接受他的职业。“无论如何,我总是靠自己来养活我自己。”他一再重复着对自己讲这句话,渐渐生出自傲的感觉。
3
若就邵祥过去的境遇来说,那个职业对他并不算是委屈。有许多事,譬如劈柴生火、擦抹桌椅等,原是他在家做惯的,只不过换了一个地方而已。
忙碌的是一早一晚,午后有一段充分休息的时间。到晚上九点钟以后,才是正式工作的开始,而以午夜前后为最紧张。一直到清晨之时,算是结束了一天的生活。
对于这一套不太正常的生活秩序,邵祥很快地便能适应,而且把时间支配得很好,午睡以前,晚饭以后,深宵顾客稀少的时候,随时随地可以摊开书来,聚精会神地读几页。
他工作得很勤奋,做事干净利落,对顾客伺候得很周到。老板的称许、老板娘的亲切,以及顾客表示满意的脸色,都是他最大的安慰。
大致来说,他过得很快乐,只有在想到家棻时,心里拴了老大一个疙瘩;也只有在想到家棻时,他才恨他的职业,觉得那是低微得见不得人的。因此,每晚上他要紧张好几次,尤其在电影散场时,潮水样的行人从他那摊子的案板后面穿过,如果家棻在那里面,他必然躲都躲不了。此外他也怕遇见他叔叔和婶子。想得到的,他婶子要是看见他在这里,一定会扬起颧骨高耸的脸,皮笑肉不笑地说:“看他多争气,自己会挣钱了。可就是给人呼来喝去,吃的冷饭剩菜!”
那时该怎么办呢?他连想都不敢想。
日子就在这样一张一弛的情绪中,一天天消逝。满了一个月,他收到他平生第一次赚来的钱,工资加上均分的小账,一共是两百五十多元。
好几天以前,他就在计划这笔钱的用度了。曾想积蓄下来准备进补习班缴学费,又想替自己买一身衣服。直到揣着钱上街之前数分钟,他才决定让他的朋友来分享他的骄傲和快乐。
于是,在闹区中走过来走过去,看遍了五光十色的橱窗,买下了他认为最适宜的礼物。给老陈的是一个日本货的打火机,给家棻的是一个别针——澎湖特产的文石,雕出两朵美丽的玫瑰,花瓣上有一两处晶莹发光,映着阳光一闪一闪,真像朝阳里的露珠。
余下的钱,他替自己买了双球鞋,还有练习本子、钢笔和墨水。
当那只小巧玲珑的打火机托在老陈掌心中时,他欢喜得都快掉下眼泪来了。絮絮不断地问这问那,他也一直陪着老陈说话。但到火车站的大钟指到十一点半时,他坚决地要走了,无论老陈怎样留也留不住。
他没有告诉老陈,他还有一个礼物要送出去。
在走向家棻的学校的路上,他忽然感到原来所准备好的那一套话,非常不妥。他知道他现在要告诉她,说是在一家什么大公司当职员,她一定会相信的。但如有一天揭出了真相,那便变成不可饶恕的欺骗了。
如果不说在什么地方工作,她当然要问。那又怎样回答呢?
而且,女子常有奇奇怪怪、令人难懂的事出现,如果她不肯收下这个别针,那又是多么难为情的事?
他越想越气馁,终于半途折回了。那个美丽的别针,摆在他口袋中一连好几天,成为精神上一种很重的负担。
这一天天气突变,坏得跟邵祥的心境一样,斜风细雨,整日不休。不过到了晚上,摊子还是照常摆出去,生意可是清淡得可怜,四张桌子经常是空着的。
只是那位老客人顾先生,倒真是风雨无阻,而且仿佛特别捧场,平常总是喝酒喝到十点多钟就走了,这天过了十一点还不想站起来。
另外一桌,也有位喜欢浅斟低酌的客人,两小盘菜一瓶啤酒,喝了足有两个钟头。 ↑返回顶部↑
就凭这一番话,邵祥已没有选择的余地。他虽感到有些委屈,但怎样也说不出不愿意的话来。
现在倒真是要好好地想一想了。这一天是个不平凡的日子,未来的一切不管是好是坏,无论如何新的生活总是值得以欢欣兴奋的心情去迎接的。而更重要的是,一个悲惨的旧的时代,将可结束了。
那个属于他个人的行将消逝的时代,如以这次离“家”出走为悲剧的顶点,那么他之离开父母就是悲剧的起源了。父母的音容笑貌,以及为什么把他交付给堂房叔叔而不能把他带在身边,这些他都已模模糊糊记不真切。在他的记忆中,如说还有欢乐的一面,那只是刚到台湾,叔叔境遇还好,把他送入学校的那几年。真正悲惨命运的开始,是他刚升入初中的时候,叔叔遭了一场官司,从此他就很少看到叔叔和婶子有大笑一场的日子。他认为他之忍受不了那个家,主要的是他婶子从不给好嘴脸看。对于“精神虐待”这个名词,在理论上他还不能够做完善的解释,而在现实生活中,可是经验得太多太多!
但如没有可以充分信赖的老陈,他也不敢采取那样大胆的行动。那时老陈替人看守一座离他家不远的空屋,多的是闲工夫,常常带他去看不花钱或者买最便宜的票子的篮球。老陈叫得出每一个有名的球员的外号。在球赛进行到紧张时,每每会突如其来地大喊一声:“驴子,加油!”最初常使他吓一大跳,到后来就变成羡慕和佩服。自然,这更有助于友谊的建立。
跟老陈在一起的时候,也可算是快乐的。不幸的是连这一点点微薄的友情的安慰,都不容许他安然享受。脾气暴躁的老陈,因为跟女主人吵架而被解雇,之后,就被迫选择了现在的职业。从此不常见面,自然更缺乏一起看球的机会。但因为看不到他的一切,老陈对他反倒更显得关怀,偶然遇见,都要问问他在家的情形,然后喃喃地诅咒,说他的家实在值不得留恋。
在老陈,那只是一种愤慨情绪的发泄,但久而久之,对邵祥即成为一种鼓励和暗示。于是,半个月前,因为丢失了一只鸡,而他叔叔居然也帮着他婶子动手来打他时,老陈在他心中的地位,便由唯一的好朋友而变为可以替他主持一切的兄长了。
而就这十五天,他所听到、看到、学到的东西比他十五年的经历要丰富得多。他知道有人把社会比作一座洪炉,而在他看来,社会却是一片汹涌的怒海,生活则是难以掌握的孤舟。好几次当他感受到饥饿的威胁时,曾不断冲动着想回到他那发誓不再一顾的家,低声下气地去乞取一份虽然粗粝却有保障的食物。不过每当兴起这个念头时,总使他在内心羞愧难当,在不断的自我挣扎中,他终于为自己建立了坚强的决心,一叶扁舟,终当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光明的彼岸。宁愿灭顶,也不愿在那荒凉萧索的绝岛上苟且偷安。
这自然是因为有同舟共济的老陈在。而今天,一股新的鼓励力量,又令人不胜惊喜地出现了。有了老陈,已令人安慰;再有一个家棻,甚至于使他感到幸福了。
于是,他勉力促使自己以乐观的心情来接受他的职业。“无论如何,我总是靠自己来养活我自己。”他一再重复着对自己讲这句话,渐渐生出自傲的感觉。
3
若就邵祥过去的境遇来说,那个职业对他并不算是委屈。有许多事,譬如劈柴生火、擦抹桌椅等,原是他在家做惯的,只不过换了一个地方而已。
忙碌的是一早一晚,午后有一段充分休息的时间。到晚上九点钟以后,才是正式工作的开始,而以午夜前后为最紧张。一直到清晨之时,算是结束了一天的生活。
对于这一套不太正常的生活秩序,邵祥很快地便能适应,而且把时间支配得很好,午睡以前,晚饭以后,深宵顾客稀少的时候,随时随地可以摊开书来,聚精会神地读几页。
他工作得很勤奋,做事干净利落,对顾客伺候得很周到。老板的称许、老板娘的亲切,以及顾客表示满意的脸色,都是他最大的安慰。
大致来说,他过得很快乐,只有在想到家棻时,心里拴了老大一个疙瘩;也只有在想到家棻时,他才恨他的职业,觉得那是低微得见不得人的。因此,每晚上他要紧张好几次,尤其在电影散场时,潮水样的行人从他那摊子的案板后面穿过,如果家棻在那里面,他必然躲都躲不了。此外他也怕遇见他叔叔和婶子。想得到的,他婶子要是看见他在这里,一定会扬起颧骨高耸的脸,皮笑肉不笑地说:“看他多争气,自己会挣钱了。可就是给人呼来喝去,吃的冷饭剩菜!”
那时该怎么办呢?他连想都不敢想。
日子就在这样一张一弛的情绪中,一天天消逝。满了一个月,他收到他平生第一次赚来的钱,工资加上均分的小账,一共是两百五十多元。
好几天以前,他就在计划这笔钱的用度了。曾想积蓄下来准备进补习班缴学费,又想替自己买一身衣服。直到揣着钱上街之前数分钟,他才决定让他的朋友来分享他的骄傲和快乐。
于是,在闹区中走过来走过去,看遍了五光十色的橱窗,买下了他认为最适宜的礼物。给老陈的是一个日本货的打火机,给家棻的是一个别针——澎湖特产的文石,雕出两朵美丽的玫瑰,花瓣上有一两处晶莹发光,映着阳光一闪一闪,真像朝阳里的露珠。
余下的钱,他替自己买了双球鞋,还有练习本子、钢笔和墨水。
当那只小巧玲珑的打火机托在老陈掌心中时,他欢喜得都快掉下眼泪来了。絮絮不断地问这问那,他也一直陪着老陈说话。但到火车站的大钟指到十一点半时,他坚决地要走了,无论老陈怎样留也留不住。
他没有告诉老陈,他还有一个礼物要送出去。
在走向家棻的学校的路上,他忽然感到原来所准备好的那一套话,非常不妥。他知道他现在要告诉她,说是在一家什么大公司当职员,她一定会相信的。但如有一天揭出了真相,那便变成不可饶恕的欺骗了。
如果不说在什么地方工作,她当然要问。那又怎样回答呢?
而且,女子常有奇奇怪怪、令人难懂的事出现,如果她不肯收下这个别针,那又是多么难为情的事?
他越想越气馁,终于半途折回了。那个美丽的别针,摆在他口袋中一连好几天,成为精神上一种很重的负担。
这一天天气突变,坏得跟邵祥的心境一样,斜风细雨,整日不休。不过到了晚上,摊子还是照常摆出去,生意可是清淡得可怜,四张桌子经常是空着的。
只是那位老客人顾先生,倒真是风雨无阻,而且仿佛特别捧场,平常总是喝酒喝到十点多钟就走了,这天过了十一点还不想站起来。
另外一桌,也有位喜欢浅斟低酌的客人,两小盘菜一瓶啤酒,喝了足有两个钟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