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院(6 / 5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走了正贼,怎生奈何?”满脸疲惫的县尉,望着朱仝和雷横跳脚。
  朱仝愁眉苦脸地,只顾装出伤处疼痛难忍的模样,听得县尉的话,有气没力地答道:“非是不赶,其实是出了意外——再也想不到的,人受了畜生的累!”
  雷横心里明白,论朱仝的本事,拿一个晁盖,绰绰有余;身为马军都头,又是骑熟了的马,说会忽然竭蹶,更是骗人的话。要放晁盖逃走,虽也是自己的心意,但叫朱仝一个人做了人情,自己却来看县尉的脸色,心里未免不甘,所以连连冷笑:“须不是从前门逃走的!”
  县尉心里极烦,不曾听出他的弦外之音,只顿一顿足说:“前门也罢,后门也罢,一场空!这等人仰马翻来捉强盗,空着一双手回去,叫人笑话,犹在其次,知县相公那里,如何交代?”
  话未说完,朱仝猛地里扯开嗓子喊一声:“哎哟!”便在地上滚着,不住地龇牙咧嘴。
  “把朱都头抬了走。”倒是雷横有些主意,“再捉几家邻舍回城,待知县相公亲自审问。”
  郓城知县时文彬一夜不曾睡觉,坐候好音,听得衙役来报,县尉拿绳子缚了一串人回县,十分高兴,急忙吩咐,请县尉后堂相见。
  一见面便知事情不妙,县尉的气色极坏,是损兵折将、吃了败仗的样子。一问果然,时文彬气得脸都白了。
  “好极了,好极了!我有这等好属官,何愁不是指日高升?”说着,他把头上的一顶乌纱取了下来,愤愤地摔在桌上。
  县尉着实难堪,心中一阵一阵地冒火,也想摘下乌纱,摔在知县面前,但设身处地为时文彬想一想,也难怪他着急,只好忍住了气说道:“知县相公休动怒!拿得晁盖的四邻在此,结结实实审一审,或许可知晁盖的去处,公事也算有了交代。”
  时文彬摔过纱帽,气消了些,依旧把乌纱戴在头上,传谕升堂勘问。
  “说,说!”时文彬把惊堂木拍得声震屋瓦,指着晁盖的四邻喝道,“晁盖素常结交匪人,你们左邻右舍,焉有不知之理?切实供来!如敢徇情庇纵,我就先办你们一个纵匪的罪名。”
  那四邻都是老实人,听得这话,吓得瑟瑟发抖。于是值堂的宋江,便指着个年纪大些的,好言开导:“你实话实说,休怕!知县相公是青天,明镜高悬,等你们说了,自知话真话假。”
  于是那年纪大些的,结结巴巴朝上说道:“小人等虽在晁保正邻近居住,远者里把路,近者也隔着村庄。他庄上时常有搠枪使棒的人来,看来恶相,小人都是远远地避开,哪知道他相与的是些什么人?”
  一个开了口,其余的胆便大了。年纪最轻的一个,接口说道:“若要知他端的,除非问他庄客。”
  “是啊!”时文彬被提醒了,转脸问县尉,“如何不曾捉得他的庄客来?”
  “火起时,晁家的庄客早都逃散了。”
  “也有不愿跟去的,还在这里。”那年轻的又说,“我便知有两个。”
  时文彬大喜,当堂发下火签,派出差役,就带着这个人做眼线,到东溪村捉晁家庄客,限午前交差,迟了杖责。
  差役不敢怠慢,带了眼线,飞奔而去,如限把两名庄客捕获。时文彬立时升堂,一顿常行杖,打得那两名庄客极口喊道:“我说,我说!”
  这时宋江心里好生不安。因为两名庄客之中,有一名曾亲见他昨日到晁家去过,倘若据实招供,把自己牵连了进去,知县面前,倒不大好解释。
  正这样心里嘀咕时,时文彬已吩咐衙役住刑,容那庄客作供。时机急迫,宋江赶紧踏上两步,在时文彬耳旁轻声说道:“知县相公请慢来!”
  “为何?”
  “这庄客看来老实,大概会说真话,大堂之上,耳目众多,果然说了晁盖的去处,却不是通信与他,叫他作速逃走?”
  “啊,啊!说得是,说得是,来!”时文彬将手一挥,“退堂!把这个人带到后堂,听候审问。”说到这里,转脸又告诉宋江:“你马上到后堂来。”
  “理当伺候。知县相公先请!”
  等时文彬一离了公座,转入屏门,宋江急忙叫一个亲信衙役来,低声嘱咐了几句,然后三脚两步,认着知县的影子跟了去。
  那庄客已经受了警告:“不相干的事,不必多说,不然宋押司救不得你。”所以到得后堂,只供了晁盖的同伙。
  “先是四个人商议作案,”那庄客说,“除我家主人,另外三个,一个是乡中教学先生,叫作吴学究;一个叫作公孙胜,是全真道士;另外一个黑大汉,小人不认得,但知他姓刘。”
  “录清楚了。”时文彬向宋江叮嘱了这一句,又问堂下,“共是七个人作案,你怎么说是四个人商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