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薛琳观察了王金玲一个星期,发觉她是个做事非常有条理的人,卫生标准比薛琳这个主人还高,家里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条,薛琳跟着她也学了不少整理的技巧,连薛琳的衣服也被她分门别类了,什么是必须干洗的,什么是必须手洗的,什么是当季的,什么是过季的,难得的是她很主动,据薛琳所知,不用薛琳介绍,她已经找了小区里的另外一家,一样是做钟点工。光是这两份工作,薪水已经超过当年帝京的平均月薪了。
  是金子走到哪儿都发光,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人要是聪明有头脑肯出力,活几辈子都是赢家,那怕遇到了低谷也是暂时的。
  对薛琳来讲,大后方稳定了,她现在就要做整合资源的事了。
  首先餐饮的发展速度超出她的预期,这种扩张速度赚钱归赚钱,管理容易出问题,“老班长公路餐厅”牌子已经打出去了,仿冒的人也有了,需要法务部门处理。
  通过教授的介绍,薛琳参观了进入中国几年的国际连锁餐饮公司总部,对他们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学习,要走什么路线,要做什么样的品牌,薛琳有了模糊的规划,但是还需要专业的企划。
  她果断启用了雷达,雷达指路了一位目前正效力于这间餐饮公司的一位前分区经理刘洋。
  为什么是前经理呢?别以为国际企业就真的“人性”化,这位分区经理三十一了,大龄怀孕,本来一直坚持上班,公司也很“鼓励”她,可她到了六个月的时候支撑不住了,得在家休息静养了,孩子是顺转剖,她身体损耗很大,做了四十来天的月子,回来不止位置没了,还被赶到了后勤办公室,一个人一间小黑屋,薪水降低一半。
  这种就是变相开除,毕竟公司不能开除哺乳期妇女,但可以逼你辞职。
  她也知道是这样,但还是为了孩子的奶粉钱、保姆钱,熬到找到新工作再辞职。
  所以薛琳一招唤,她就飞奔而来了。
  职场总免不了女性歧视,可薛琳更喜欢跟女性做同事,她们深知工作不易,更稳定也更重视工作。
  刘洋了解了薛琳的餐饮公司现状,立刻做出了企划,首先一些饭店该砍的可以砍掉,专做公路连锁餐厅,也可以把中式快餐厅的概念推广到市区,但名字不变,保持品牌特色,二是加强管理,对所有人事统一管理统一调配。
  薛琳模糊的想法在她的企划中都有体现,薛琳正式点头同意,并同意正式建立规范的餐饮公司和薛氏天使投资管理公司,整合管理所有薛琳投资的企业。
  她在帝京转了一圈,正巧这个时候写字楼遭遇寒冬,原本高大上只租不卖的写字楼们,开始低下了高贵的头,为了尽快回笼资金稳定租户,开始“悄悄”售卖了。
  薛琳以后世看来极低的价格,买下了四层办公楼。
  对办公楼重新规划之后,分给了杂志社、出版社、餐饮公司,最主要的是薛氏天使投资正式挂牌成立。
  所谓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薛琳是知道后来沈樾的公司架构的,沈樾投资项目太多了,审计、财务、法务、人事四大块哪一块都不能少,同样还有配套的行政、后勤等等部门。
  这些薛琳都会架构,就连人才也在人才雷达的帮助下招聘成功。
  其实一个公司重要的是规章制度和执行的人,只要严格执行制度,公司是很容易运行下去的。
  这一切足足让薛琳忙了三个月,直到所有人都换上了裙装,薛琳才意识到夏天又来了。
  她在餐饮公司报上来了裁撤并店名单中,看见了自己最初投资的饭店,张少彬的店。
  第44章 资源整合(二)
  张少彬的店不是不赚钱,相反很赚钱, 只是这家店与整个餐饮集团的管理模式不再相同, 这家饭店更像是传统的饭店,厨师, 服务员,老板,张少彬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承包的工程上, 只是隔三差五出会现在店里,简单查看一下情况, 查一下帐单,发一下工资和福利什么的。
  就算是如此,和薛琳一起坐在饭店狭小依旧的经理室, 讨论饭店的未来时,两个人的心情都有些沉重。
  “如果你想要保留饭店的话, 我可以把饭店转让给你, 你不用担心承包费,慢慢给就行。房子我比市场价低一成租给你。”
  “不必了。”张少彬摇头,“我现在也没什么时间管这家饭店了,因为是你的店我才一直帮助你管理,现在你既然想要把饭店兑出去,那就兑出去吧。”
  距离,有的时候不只是空间上的, 心理上和地位上的距离更远。
  张少彬在镇上, 在冰城都已经算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了, 无论是人脉还是事业都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叫他张哥或彬哥,但他始终觉得自己跟薛琳的距离越来越远。
  如果说他在奔跑,那么薛琳就是在飞,一只奔跑的动物跑得再快,又怎么样能追得上飞翔的鸟呢?
  有些话两个人谁都没说,毕竟之前两人什么都没说,现在更不必说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