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非常有建国特色。
  上联:要清洁卫生人财两旺
  下联:助劳动生产丰衣足食
  沈母从食堂拿了碗浆糊,把对联贴上了。
  没贴大门口,那个栅栏门太矮太小,要是贴两边,又是土墙,不到三天,这对联就得自己往下掉,为了多喜庆一阵,沈爹娘最后决定贴房门口了。
  杜老头今年都没用沈爹三请四请,主动提出一起过年的。
  而且带了不少好东西过来。
  沈母也没说不要都收了,只是晚上和沈爹商量给孩她姥爷做身棉袄。
  刚进入五零年,沈阳这边已经有计划经济的影子了。
  比如说布票、棉花票。
  都是城里稀缺的物资,开始凭票供应。
  好在机车厂待遇好,沈家又是双职工,年底还是攒了些票的。
  做两身衣裳还是够的,除了给她爹做身,还得给大勇做身。
  娃进了学堂,不能太寒碜。
  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底下的娃可以捡上面哥姐的衣裳,他没处捡。
  倒是可以捡她和孩他爹的,可是她俩衣裳也没啥富余的。
  做衣裳得量尺寸,虽说自家做没那么多讲究,可是杜老头好几年没做新衣裳了,沈母怕遭禁东西,就找细麻绳量量,不用具体尺寸,就要个大约母。
  有新衣裳穿,杜老头也高兴,转手把他的各种票都给了沈母。
  杜老头级别高,特别是食堂规模越来越大,在厂子里地位越发的重要,他的地位绝对是水涨船高了。
  级别升上去了,工资、福利自然也跟上去了。
  所以这么一倒腾沈母得的更多。
  沈家又过了个快快乐乐的大肥年,沈梦吃肉吃到饱,真的是希望天天过年!
  她敢肯定这时候的娃们愿意过年,能吃到肉绝对占据主要原因。
  好日子过得快,嗖的一声年就过去了。
  年后,厂子里有了新鲜事。
  饭桌上,沈母难得的兴致高昂的给娃儿讲“老毛子”。
  “都是大高个,比你爹高还壮,蓝眼睛、鼻子也高,头发打卷,那是个啥色我说不好,反正不是黑的。”沈母激动的还比划了两下,“脸上有胡子,好多是络腮胡,瞅着有点埋汰。”
  除了沈梦这个假激动的,其余的几个娃已经深深的被沈母的话吸引了。
  原来眼睛还有蓝色的,那不和天空一样,可好看。
  比爹还高,那是不是和房子一样高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