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此建元帝没有上来就定官员,而是要等江无眠等人先行教育归化,在平日里多番严查反动情况,许是要持续多年才能定下。
  但是做好了就是大功一件,回朝之后指不定能再度升迁。
  且扶桑道利用价值极大,本地的白银储藏量丰富,合理开采,几十年固定产出都有可能。
  大周绝对不会放过这里,就看日后如何分配权力,怎么圈定官员考察了。
  江无眠定下回大周本体催一催船坞的进度,研发一些轻便快船,能往返大周本土和扶桑道更好。
  现在他正写信给建元帝,请人送粮过来,并在信中阐述了一遍本土的产出情况。
  这地方用以种植的地区很少,起码以整个扶桑道看,种植区域占比较小。
  临海还能以海鲜为主,内陆就不太行,粮价高又没有其他东西做为替代品,因此吃喝很成问题,必须依赖外部。
  自然,这样的国土很容易控制,掌握了进口粮食就是掌握了本地命脉。
  不设置进出口关税,短时间内养成粮食依赖,从经济上把控。同时设置驻地都护府,确保当地一旦发生事情可以及时干涉。另外是极力推行双语教育,本地语言和官方雅言,进而从文化思想上掌控当地。
  江无眠看着理想中的归化方案,视线下移,白纸黑字写着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世家贵族的掌控以及大名手中的私兵。
  这必须从上而下进行变革,先从制度上辖制,若是有所违抗,那就是师出有名,如同这场国土之争一样。
  白楚寒难得休息一日,在灌凉茶,这几天事情压在身上,要他处理得极多,睡眠少肝火旺盛,因而叫人煮了几大锅凉茶,营地里弥漫着苦涩味道,闻之恨不得转身就跑。
  “陛下意思,设副都东京、安营都护府,制度参考大周,东内阁与六部,能涵盖大部分所需。因此地以开矿渔业为主,其余为辅,所以内阁六部外设都察院与市舶司。”
  制度大体如上,来日有什么新兴产业,还会以此再增设部分。
  现在不设,纯粹是因为没那么多人手。
  设了就要填充人手,一两个空着无所谓,总不能整个机构都空着,让人以为朝中办事不力,尸位素餐。
  建元帝拟旨,暂未下发。
  朝中为西域两道调兵遣将,迁移人口,大肆开恩科,故而人大多安排到了西部,现在没多少人给东部,暂先让白楚寒等人顶着。
  且因是海外驻地,需要的官员需得会水,不太晕船,要有能力看懂部分航线。
  观星自不必说,学过《易经》等书的大部分都懂一二,不懂就去钦天监学习。
  为选拔出合格的臣子和副都国主,建元帝特意在太学国子监两地设了不少新学科,日后前往扶桑道的官员里必然要学这些新学科才行。
  信件漂洋过海抵达大周。
  彼时,朝会激烈讨论之后,建元帝正在御书房教导太子,齐总管端上茶盏后,告知他此事。
  “……运送粮食?”当地粮食不多,两万人吃了半年渔获的事儿建元帝知道,现在仗打完了,整个扶桑国都改名叫扶桑道了,怎么还没粮食吃?
  再向下看,江无眠建议以此为把柄,把控扶桑道,为此他还以北真腊和大周为例,告知其中风险。
  本地不种植粮食作物,大量种植出口经济作物,最终下场一定是被人拿捏。
  正如现在,岭南一边大量进口三季稻粮种培育,一边进口大量香料,就是为了某一天能只进口香料,暗中推动当地种植结构改变,缓缓拿捏住当地粮食命脉。
  若是北真腊没有贰臣贼子之心,大周自然是知情达理的宗主国,反之,今日的扶桑道就是来日的北真腊。
  建元帝思索良久,恩准了进口粮食的情况,前期不得不防备着叛军再起,待到后期再视情况而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