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2 / 2)
所以,这封信很有可能是当地商队捎带来的,那商队既然拿了信,可能就见过当时的受害人!
没出几日,江无眠便见到了商队领队。
“便是这封,打江河镇来的信件。仔细回忆一番,它是怎么到你手中的,是谁交给你的?是这家人还是另有其人?”
江河镇不大不小,商队每年在这儿补充物资,顺便南下去做买卖,岭南的货很是便宜,运到京中来能大赚一笔。
只是路途太远,他们又没钱买船,最终决定和漕运联合开办买卖,他们负责运岭南的货入江南,江南漕运则北上运到京中。
江河镇便是入岭南的最后一镇,也是出岭南的第一镇。
在这儿商队遇上了受害者家人,“那人是江河镇附近的人家,法家之前是个农家人,很会种菜,采买物资时也曾买过他家的干菜作为补充。”
一来二去就有点交情,也顺理成章接到了信。捎带家书嘛,他们走南闯北的商队早就习惯了,就这么一路顺利到了京中,信件也到了受害人同乡手中。
“当初送信的是这家举人的弟弟,跟在他父亲身后。两人都愁眉苦脸,担忧非常,显然是家中出了事情。”当时商队打听到,原是家中顶梁柱出了事,卖房卖地只为救人,一时之间抽不出人手,只好靠年迈父亲出面顶事。
这封信则是送给上京的同乡,让人不必再等他,此番是科举无望,只盼来年能成。
这么说来,那时的受害者应当是还未被人替换,不然也不会有重病写信一事。
是之后被掳掠走了,那这个之后又是什么时间?
毕竟这人远在江南,还要算上入京的时间,安顿的时间,再有……科举作弊安排的时间。
关河曾说,他们对应十个人的文章,这个人是对应的谁?为何会有偏差?
江无眠反复回忆信件内容,信纸和信封都是当地能买到的东西,可见不是后来伪装,应当是此人亲笔。 ↑返回顶部↑
没出几日,江无眠便见到了商队领队。
“便是这封,打江河镇来的信件。仔细回忆一番,它是怎么到你手中的,是谁交给你的?是这家人还是另有其人?”
江河镇不大不小,商队每年在这儿补充物资,顺便南下去做买卖,岭南的货很是便宜,运到京中来能大赚一笔。
只是路途太远,他们又没钱买船,最终决定和漕运联合开办买卖,他们负责运岭南的货入江南,江南漕运则北上运到京中。
江河镇便是入岭南的最后一镇,也是出岭南的第一镇。
在这儿商队遇上了受害者家人,“那人是江河镇附近的人家,法家之前是个农家人,很会种菜,采买物资时也曾买过他家的干菜作为补充。”
一来二去就有点交情,也顺理成章接到了信。捎带家书嘛,他们走南闯北的商队早就习惯了,就这么一路顺利到了京中,信件也到了受害人同乡手中。
“当初送信的是这家举人的弟弟,跟在他父亲身后。两人都愁眉苦脸,担忧非常,显然是家中出了事情。”当时商队打听到,原是家中顶梁柱出了事,卖房卖地只为救人,一时之间抽不出人手,只好靠年迈父亲出面顶事。
这封信则是送给上京的同乡,让人不必再等他,此番是科举无望,只盼来年能成。
这么说来,那时的受害者应当是还未被人替换,不然也不会有重病写信一事。
是之后被掳掠走了,那这个之后又是什么时间?
毕竟这人远在江南,还要算上入京的时间,安顿的时间,再有……科举作弊安排的时间。
关河曾说,他们对应十个人的文章,这个人是对应的谁?为何会有偏差?
江无眠反复回忆信件内容,信纸和信封都是当地能买到的东西,可见不是后来伪装,应当是此人亲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