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系统坑在了六零 第104节(3 / 4)
苏曼这边则跑不掉了。谁不知道苏厂长在程书记面前说话管用啊。
还是程书记直接黑着脸告诉大伙儿,他亲自担任烧砖厂厂长,这才消停了。
不过这也让程书记更加急切的体会到人才的重要性。
苏曼和他交接完烧砖厂的工作,趁着公社高中的那些高中生马上要毕业了,她就提出了大队建小学的事儿。
程书记一脸凝重的看着苏曼给他提供的大队小学建立计划书,“这每个队里建小学,开支可不小啊。”
苏曼笑着道,“咱自己有烧砖厂,建设小学的砖块可以自己烧。而且现在有了家具厂,这阵子光是用换来的铁制品卖钱,都有不少收入了。老师的工资还真不算负担了。”
这也是她最后才提出建设小学的原因之一。
大队不办小学,除了因为闹荒,还因为穷啊。
现在北河公社有钱,有资源,还有知青和高中毕业生。算是万事俱备了。
这事儿办成了,她就能为自己在北河公社的履历上面留下完美的一笔了。
第111章
苏曼将自己的想法给程书记一一分析, “程书记, 咱公社高中今年就办不成了, 等明年就没学生了。这都是因为咱们没啥生源啊。等以后时间长了,咱北河公社哪里还有高中生呢。咱现在学啥都不能不识字, 连烧砖都要懂一些数据呢。现在是有知青同志支撑,可以后呢?”
程书记不会在北河公社久待,以他现在做出来的成绩, 迟早是要升上去的。
但是作为一个公社书记,他的责任感也很强,不会因为自己不是本地人, 就对北河未来的发展不重视。
谁不希望以后离开北河了之后,依然被北河公社的社员们夸一句好呢。
想着自己以后离开了, 孩子们念书的时候, 还知道这学校是在他手里建起来的。程书记自己心里也有些小激动。
以前是没钱, 现在公社已经有钱了。确实也能把小学建立起来了。
总不能让孩子们当文盲。
“是该建小学了。之前都耽误了,现在条件合适, 咱也能考虑了。你这上面建议老师岗位是四十名, 其他的老师都属于临时工,这是啥原因?”
苏曼道, “我觉得即便是高中毕业, 那也有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总不能待遇都一样。先通过入职考试, 筛选优秀的四十名,先让优秀的毕业生成为正式老师,这也是对他们的激励。然后仔筛选剩下的名额做临时工。可以每年转正一两名, 让他们也能有个竞争的想法。”
程书记点点头,觉得苏曼考虑的还是很周到仔细的。
“这事情还是要和其他人开个会。”
程书记花了点时间将苏曼的这份计划书仔细琢磨了一下,将里面的内容反复的思考,有些不理解的地方就找苏曼询问。将内容个吃透了之后,才正式下了决定,召开了一次公社大会。公社的干部们都来参加了。连队长们也都来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上,程书记就建设小学的问题作出了一些指示和安排,内容基本上和苏曼做的那个计划书是一样的。
讲完之后,就问道,“事情就是这样,其他同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公社的干部们倒是没意见,甚至乐见其成。他们家里也有亲戚朋友家里有高中毕业生,现在也在家里种地呢。能有这个机会,代表着这些孩子们有机会当老师了,不用下地干活了。这可是大好事意见。
就是大队这边觉得有些为难。
建立小学,这就代表着大队以后事儿更多了。以后他们还要管理学生们的上学问题。另外建小学还要用社员们来建设,这也是一部分人力。
不过谁也没当这个出头鸟,都等着其他人发表意见。程书记干脆点名了,“大桥湾大队这边有困难吗?”
郭队长当然没困难,有困难也不能说啊。他要当一个积极分子,“其实我们大队一直在等着建小学的指令。之前我们大队也搞过扫盲,也顺带给孩子们做过启蒙教育,孩子们都是很渴望识字的,都希望做一个有用的人。所以对于建设小学的事情,我们大桥湾大队一定全力支持工作。” ↑返回顶部↑
还是程书记直接黑着脸告诉大伙儿,他亲自担任烧砖厂厂长,这才消停了。
不过这也让程书记更加急切的体会到人才的重要性。
苏曼和他交接完烧砖厂的工作,趁着公社高中的那些高中生马上要毕业了,她就提出了大队建小学的事儿。
程书记一脸凝重的看着苏曼给他提供的大队小学建立计划书,“这每个队里建小学,开支可不小啊。”
苏曼笑着道,“咱自己有烧砖厂,建设小学的砖块可以自己烧。而且现在有了家具厂,这阵子光是用换来的铁制品卖钱,都有不少收入了。老师的工资还真不算负担了。”
这也是她最后才提出建设小学的原因之一。
大队不办小学,除了因为闹荒,还因为穷啊。
现在北河公社有钱,有资源,还有知青和高中毕业生。算是万事俱备了。
这事儿办成了,她就能为自己在北河公社的履历上面留下完美的一笔了。
第111章
苏曼将自己的想法给程书记一一分析, “程书记, 咱公社高中今年就办不成了, 等明年就没学生了。这都是因为咱们没啥生源啊。等以后时间长了,咱北河公社哪里还有高中生呢。咱现在学啥都不能不识字, 连烧砖都要懂一些数据呢。现在是有知青同志支撑,可以后呢?”
程书记不会在北河公社久待,以他现在做出来的成绩, 迟早是要升上去的。
但是作为一个公社书记,他的责任感也很强,不会因为自己不是本地人, 就对北河未来的发展不重视。
谁不希望以后离开北河了之后,依然被北河公社的社员们夸一句好呢。
想着自己以后离开了, 孩子们念书的时候, 还知道这学校是在他手里建起来的。程书记自己心里也有些小激动。
以前是没钱, 现在公社已经有钱了。确实也能把小学建立起来了。
总不能让孩子们当文盲。
“是该建小学了。之前都耽误了,现在条件合适, 咱也能考虑了。你这上面建议老师岗位是四十名, 其他的老师都属于临时工,这是啥原因?”
苏曼道, “我觉得即便是高中毕业, 那也有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总不能待遇都一样。先通过入职考试, 筛选优秀的四十名,先让优秀的毕业生成为正式老师,这也是对他们的激励。然后仔筛选剩下的名额做临时工。可以每年转正一两名, 让他们也能有个竞争的想法。”
程书记点点头,觉得苏曼考虑的还是很周到仔细的。
“这事情还是要和其他人开个会。”
程书记花了点时间将苏曼的这份计划书仔细琢磨了一下,将里面的内容反复的思考,有些不理解的地方就找苏曼询问。将内容个吃透了之后,才正式下了决定,召开了一次公社大会。公社的干部们都来参加了。连队长们也都来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上,程书记就建设小学的问题作出了一些指示和安排,内容基本上和苏曼做的那个计划书是一样的。
讲完之后,就问道,“事情就是这样,其他同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公社的干部们倒是没意见,甚至乐见其成。他们家里也有亲戚朋友家里有高中毕业生,现在也在家里种地呢。能有这个机会,代表着这些孩子们有机会当老师了,不用下地干活了。这可是大好事意见。
就是大队这边觉得有些为难。
建立小学,这就代表着大队以后事儿更多了。以后他们还要管理学生们的上学问题。另外建小学还要用社员们来建设,这也是一部分人力。
不过谁也没当这个出头鸟,都等着其他人发表意见。程书记干脆点名了,“大桥湾大队这边有困难吗?”
郭队长当然没困难,有困难也不能说啊。他要当一个积极分子,“其实我们大队一直在等着建小学的指令。之前我们大队也搞过扫盲,也顺带给孩子们做过启蒙教育,孩子们都是很渴望识字的,都希望做一个有用的人。所以对于建设小学的事情,我们大桥湾大队一定全力支持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