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菀骑马给娘家送了一台收音机,把羊毛也拿去让林母织毛衣和毛毯。
  原本以为秋收结束医务室会没事儿干,谁知道却一下子忙得脚不沾地。
  豆花被确诊痄腮以后,村里又有好些孩子得了,同时附近几个大队也很厉害。痄腮虽然不治疗也能好,但是有些孩子高烧不退会并发脑膜炎。本村赤脚大夫处理不了,就请金大夫和林菀去帮忙。
  忙了十来天这一阵风才差不多过去。
  今年节气关系,九月中就立冬,天冷得早,大部分社员就没什么农活可干。
  社员们闲下来,之前因为忙碌而忽略或者压制的病痛也开始显露出来,不少人来医务室挂号。
  有祛风湿的药和止痒药等,那些风湿患者以及各种过敏、荨麻疹病人都好对付。
  不过妇科病、各种伤筋动骨、肌肉劳损等也相当麻烦。
  全村妇女,只要是生过孩子的,几乎都有一定程度的妇科病。只要不影响生活,大部分妇女会忍着,实在有些厉害了才会去看大夫。以前是男大夫,再不舒服她们也忍着或者自己弄点什么洗洗,现在有女大夫,她们也愿意跑医务室挂号看病。
  还有一些咳嗽、喘不动气或者什么毛病的老人,以及干活伤筋动骨的劳力,每天都把医务室挤得满满的。
  病患多也是带学生实习的好机会,正好有李金玲和王芳芳两个实习大夫,林菀就带着她俩一起学。
  赤脚大夫不需要太高的学历,也不需要懂太多医学知识,很多都是熟能生巧、见多识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各种病都有固定的治疗套路,有经验就算合格的赤脚大夫了。
  李金玲和王芳芳做林菀的助手加学生,两人也累得够呛,但是怕林菀笑话所以咬牙坚持。
  这日快到中午的时候,两人本来要下班的,结果又结伴来了两个妇女。林菀那边有个来看腰腿的,而且俩妇女以前来过她心里有数就让李金玲和王芳芳自己检查写好病症情况然后判断用药。
  李金玲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也实在太欺负人了,这都下班了还不让她们回去吃饭。这天越来越冷,一会儿不吃那饭就凉得透透的。
  再者她一点都不想帮忙看什么妇科病,她们可是未婚的黄花大闺女哎,谁要给那些乡下妇女看病啊。
  脏不脏呢。
  她忍不住跟王芳芳嘀咕,“她肯定是自己不想看才让我们来看的。”
  王芳芳比她小两岁,但是对学大夫比她有积极性,她反而觉得林菀跟传说的和刚接触的时候不一样,虽然对她们不冷不热的,但是教东西很认真不藏私,只要她们问的她就教,而且教得非常到位。
  她小声道:“她也在忙呢。”
  李金玲撇嘴,如果不是大队干部来,她会中午接诊么。
  来的是陆正金,他以前修水渠的时候就伤过腰腿,当时养了个把月觉得好了,谁知道这一次秋收强度大点,又疼得厉害。
  林菀帮他针灸、推拿,检查过腰椎没问题,是腰肌劳损没有彻底恢复导致惯性拉伤,至于他的腿并不是别人的那种风湿,也是劳动的时候运力不当导致的拉伤。
  她道:“你的情况只针灸没用,风湿药对你没效果,你需要做复健。”
  陆正高纳闷道:“林大夫,啥是复健?”
  乡下根本没有复健的概念,干活儿弄伤身体也是常有的事儿。一般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养着就是。可很多人发现就算好了,曾经骨折的地方还是会隐隐作痛,而且力气也不如以前大。不仅如此,那些曾经脱臼的,或者劳损的、伤筋的等等,并不能完全变好,以后还是会复发。
  整个秋收时间,一直都有社员们来医务室拿膏药、针灸等,就是因为之前伤筋动骨的一到出大力气的时候就犯。
  林菀也想过要帮他们根治,却没有办法,因为他们要干活,总要重复那几个动作,伤患处就不容易恢复。
  就算冬天可能不出大力气,可他们就那么歇着,不但于患处无补,反而会加重一些症状。
  这就是没有经过正确的康复导致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