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兵农合一,只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徐妙云的声音冷静,但又带了些残酷。
  因为除了那些天纵奇才,实际上战争的胜利并不单靠某个人或者是某位士兵而扭转胜负,实际上依靠的还是人力。
  十万去打一万,如果对方的将领有神机妙算,说不定可以打的有来有回,可一百万去打一万,那一百万就是压倒性的胜利。
  至于在这其中一位士兵训练三个月和训练一年的成果,其实并不会相差太远。
  但这些残酷她并没有当着徐雪筠的面说出来,只藏在眼底,继续笑着解释:“不过自唐五代后,府兵制便被募兵制代替了。”
  徐雪筠都有点不好意思说自己也不知道募兵制是什么意思了。
  她其实平时学识自认为还有点那么小渊博,但是她的客人们好像知道的知识都有点太偏门了。
  幸好徐妙云压根就不需要徐雪筠开口问,就能回答她的问题。
  “在灾年的时候招募流民和饥民永久当兵,募兵制在唐朝出现,但是在宋朝达到了顶峰,是宋朝的传统国策。”
  募兵制的优点当然有很多,比如减轻了普通百姓的负担,因为军人们不再去种地,所以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而且在灾年招募流民和饥民当兵,还可以救助流民,防止灾年爆发农民起义。
  但是它的缺点也同样很多。
  因为军人们不再种地,而全部由朝廷供养,所以军费负担相当重。
  并且因为是招募的流民,没有能够牵挂的东西,所以逃兵也会更多。
  但这些就没必要向徐姑娘解释那么多了。
  徐妙云没有说明太祖关于军队的一系列政策,因为她毕竟是儿媳,不可当人面非议公公,再者,政策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徐妙云也不知之后明朝关于兵制是否还有变化,在十年百年千年以后,后人对明朝政策的赞赏或者批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