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是那个最初的询问的商场经理脑子灵光,立马表示愿意当这个中间人,邵瑜一下子就卖出了十套茶具,搭配的茶叶也卖了不少,就连那种刚好够装一个普通茶叶罐的小竹篮,也被下了不少单。
  那个商场经理,除了帮着做中间商,还跟邵瑜下了不少订单,虽然还不至于吃掉赵家村仓库里所有的货物,但邵瑜说的一套竹编制品当嫁妆的思路,商场经理觉得还是颇有想法。
  这年头物资匮乏,打一套家具耗时耗力,而对于一些家境没有那么富裕的城里姑娘来说,一套竹编制品,看上去也体面精致,只是此时无论是邵瑜还是这个商场经理,都不知道日后成为商场里爆款的不是这些小巧精致的竹篮竹筐,也不是那一整套附庸风雅的茶具,而是最不起眼的竹编女包……
  看着赵家村这边单子越来越多,就连刘家村的茶叶也被带着卖了不少,白兰公社的人看着十分眼热,只是他们的东西是绣品,很难和另外两样联动起来,刚才一群人围着的时候,他们也因为胆怯不太敢上去搭话。
  此时见人稍稍散了,白兰公社这次派过来的一个生产队队长凑了过来,有些不好意思的朝着邵瑜说道:“邵干事,您这帮帮忙,你们赵家村和刘家村都卖了不少单,也给我们想想办法呗,乡亲们来一趟省里不容易……”
  邵瑜作为带队的,他们的成绩也关系到他此行的成果,只是若是全都指望他一个人也是不行的。
  他将三组人聚集到一起,说道:“这样的场面,别说乡亲们了,就是我也是第一回 见,心里害怕这是人之常情,乡亲们也无需自责,或者觉得不好意思。”
  虽然邵瑜这么说,但是乡亲们还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自己辜负了邵瑜的好心安排,都低下了头。
  邵瑜可见不得他们士气这么低,开口说道:“其实仔细想想,也没有那么可怕,大家都是人,又不会人吃人,就算说错了丢脸了,人家也记不住你是谁,就像我妈刚才那样,磕磕绊绊的说不出一句话来,人家也没怎么着她,反而还夸她胆子大呢,这种事情,一回生二回熟,说多了就好了,多想想在家里等着的乡亲们,他们还等着我们带大单子回去呢。”
  邵瑜许是天生就很会鼓舞士气,经了这一番激励,乡亲们也没有之前那么唯唯诺诺了,见到有人过来,也能鼓起勇气上去介绍。
  哪怕依旧会因为紧张而说得颠三倒四,但有邵瑜在一旁描补,竟然也卖出去了几个单子,邵瑜已经和那个商场经理联系好了,等到展会结束,将所有单子汇总给他,到时候购买人直接去商场取货,到时候两方也要签订进货合同和代理合同。
  第一天结束,卖出去最多的茶具,其次是茶叶,然后是竹篮竹筐,最后才是绣品,其实仔细论起来,技术含量最高的是绣品,但因为耗时耗力,价格自然低不下来,且如今国人追求的更多是工业制品,对于这样的纯手工刺绣反而没有太大的热情。
  若是换了十多年后,情况可能会好转许多,但如今这样一个不上不下的节点,反而让这样老传统手工艺品显得十分尴尬。
  白兰公社的人唉声叹气,晚上吃饭的时候,都因为卖出的订单不够显得有些低落,邵瑜安慰了几声,向他们保证一定会帮忙想办法。
  等到第二天他依旧带着唢呐去了展会,却发现展会里已经有不少人有样学样的带了乐器,顿时整个展会里弄得就像开演奏会一样,闹哄哄的。
  最后被观展人员抗议,被展会主办方叫停了这场声音杂乱的演唱会。
  邵瑜的展区依旧处于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偏僻位置,虽然偶尔有几个听了别人介绍的,跑到邵瑜的展区来,但带来的生意却寥寥无几。
  “小三儿,这咋办啊?不准你吹那个东西了。”邵老娘忧心忡忡的说道,她都不知道邵瑜从哪里学会的吹唢呐,但邵瑜一直给她一种什么都会的样子,她也理所当然的将儿子的无所不能归结于遗传了她的聪明。
  “没事,我早就想到了这一节。”邵瑜说道。
  依旧是点起那个炉子,邵瑜也不知道从哪里弄了一口小锅过来。
  没过多久,炉子里传来扑鼻的香气。
  “这是啥啊?”邵老娘一边咽着口水一边问道。
  无论是茶叶,还是鸡蛋,在乡下都是比较紧俏的货物,邵老娘一辈子吃过的鸡蛋数量有限,喝过的茶也能数的清楚是几口,因而也根本想不到这样浪费的法子,用茶叶来煮鸡蛋,听了邵瑜的解释,她第一时间就去看刘家村人的反应,果不其然,这些卖茶叶的人脸上都显现出肉疼的神情来。
  “这……”刘家村的人想说太浪费了,但一想到邵瑜昨天还帮他们卖了那么多单子,一些话顿时就说不出来了。
  茶叶蛋做起来没有太多技术内涵,起源是哪里不可追究,在富庶的地方也算比较常见,但邵老娘显然是没见过的,一个还在努力解决温饱的地方,没有那样的条件去追求美味的口感。
  但它的魅力却毋庸置疑,由邵瑜着这样一个点了厨艺天赋的人做出来,味道更是香飘十里。
  这个点,又是人们半饿不饿的点,问道这一股子稍显霸道的香味,不少人都聚集了过来。
  大锅灶年代,外面也没有小摊贩,小吃几乎灭绝,邵瑜这一次借着展厅的便利煮了这么一锅茶叶蛋,要是他用于盈利,只怕旁人还会颇有微词,毕竟他卖其他的是展会允许的,卖茶叶蛋可没有得到许可,但邵瑜将一个蛋切开,一分钱不收,分给过来围观的人吃,这大手笔让众人惊叹之余,在众目睽睽之下,吃人嘴短,他们也不好什么都不买。
  这个年代的人淳朴要脸面,因而吃了一口茶叶蛋的,或多或少都买了些许东西。
  邵老娘在一旁看得有些心疼,低声问道:“儿啊,这些鸡蛋哪来的?不会是你自掏腰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