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读书人来说,传胪也算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荣誉。毕竟一甲也就那么三个人,而二甲里,无疑以传胪最为尊贵,拥有唱名的权利,也在在皇帝面前留下一点印象。
  可惜,名次还没出来。
  这是最令人焦虑却又最令人期待的时刻,寒窗苦读十年,正为了这一刻金榜题名。
  温钧的简历摆在眼前,宛若泰山,不可战胜,众多考生不敢觊觎状元之位,只能退而求其次,盯着榜眼、探花和最有机会的传胪。
  若是能够得中榜眼探花传胪,也不枉这十年苦读。
  就这样,不知道过了多久,大家的心里都悬着,议政殿里终于传来了宣召声。
  温钧作为会试第一,走在队列最前面,带着众考子走进去。
  然后,顺理成章的,被点为了状元。
  “……苍南郡上林县温钧为状元……”
  听到皇帝说出自己名字的时候,温钧俯身行礼,心跳加快。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昨日他还是平凡的农家子,一朝便成了天子门生。站在金碧辉煌的议政殿里,让人心里忍不住生出一种豪迈大气之感。
  六元及第,千年出一次,从此以后,他也是在这个世界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
  这对于一个穿越而来的现代人而言,实在太难得可贵,因此心里的自豪也就愈发浓厚。
  皇帝同样欣慰地注视着他,笑道:“爱卿才华盖世,六元及第,当为青史留名,臣甚慰之。”
  温钧拱手,露出让人如沐春风的温润微笑,轻声道:“臣惶恐。”
  赐下殿试名次后,就要按照功名各自封赏官职了。
  这次殿试结果和会试的结果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状元是会试第一名的温钧,榜眼是会试第二名的孔丰易,探花是会试第三名的陈子安,此后顺延,前十名毫无变化。
  而丛安等人,名次也只上下浮动了几名,并没有成为一甲。
  显然,假如将科举算成割韭菜,皇帝今年只看重温钧这一株韭菜,对其他韭菜压根不上心,所以才造成了这样名次几乎没有变动的情况出现。
  对于某些会试超发发挥的人来说,这是好事,但是对于野心勃勃,对状元有窥探之意的人来说,这就不太妙了。
  比如第二名的榜眼孔丰易。
  孔丰易出自山东曲阜孔家,虽然只是旁系,却也接受过族学的精心教导,才华出众,在当地颇有名气。
  他从未想过,自己参加科举,竟然会拿不到状元。
  所以哪怕知道这届会试有个连中五元的天才,却还抱着一丝希望参加殿试,想要让皇帝刮目相看,谁知结果却丝毫没变。
  看着温钧的背影,他不禁露出了烦躁的神情。
  连带着,对接下来的封赏都兴趣不大了。
  反正也就是按照往年的习惯封赏,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走了一会儿神,突然听见一个出乎意料的字眼,猛地回过神来,什么,官职竟然也和往年不一样?
  温钧是状元,按照往年惯例,应该是进翰林院,官职从六品授修撰。但是皇帝表示温钧六元及第,乃本朝佳话,可酌情提拔,所以直接让他成了翰林从五品侍读学士。
  一天之间,直接拥有了和王莫笑近乎同等的官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