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偏偏雨水对农事来说十分重要。
  对于很多没有兴修水利的地方来说,农户看天吃饭不是夸张的说法,每年的收成基本决定于这一年的旱涝变化。
  秦国还好,前些年朝廷积极地在各地兴修水利,使得秦国农业用水得到了基本保障,收成也非常稳定。
  不过,若能有观云气知晴雨之法,对农业生产来说依然大有益处。
  别的不说,至少在遇到狂风大雨或者持久干旱之前百姓们能有所准备!
  经过这段时间的轮值,原本并不兼管农事的两位小文官对这方面已经了解颇深,听尉缭大致讲了讲,顿时都坐直了身体说道:“老先生稍候,等公子接见完前面的人,我们就让人领您去见公子。”
  尉缭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泰然自若地跟着仆人去旁边的房间坐候扶苏传见。
  连续两个人都被选中显然是意外,后面再没有被领过来,只有仆从过来给尉缭送上茶水。
  约莫过了两炷香,扶苏才接见完前头那农夫。
  尉缭从屋里开着的窗子看去,只见众人口里那位“仙童一般”的扶苏亲自送那农夫出门,把那农夫激动得走路都带飘。
  尉缭正看着,就有人过来领他过去。
  尉缭正了正衣领,起身跟着从人往外走,却见扶苏还立在那里候着,显然是知道马上会有人过来,亲自站在门口相迎。
  这种礼贤下士的做法出现在嬴政身上不稀奇,因为嬴政有野心,所以能隐藏自己的喜恶极力展现爱才之心。
  可扶苏如今年仅六岁,这番表现却和嬴政一脉相承,倒是叫尉缭有些意外。
  尉缭远远观扶苏面相,发现扶苏眉眼虽有些肖似嬴政,仔细一看却又截然不同。
  扶苏身上透出一种叫人想要亲近的气息,宛如春日煦煦,和暖而不灼人。
  这与嬴政骨子里透出来的野心勃勃有极大区别。
  《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眼前这个半大小孩,竟给了尉缭这种感觉!
  以前扶苏年纪小,又从小被养在宫中,尉缭没机会见到扶苏,这还是他第一次和扶苏打照面。
  以他学过的相面之学来看,眼前的扶苏若能继位为王,肯定是位宽仁之主。
  只是,嬴政如今正当壮年,说不准还能在位几十年,中间可能发生的变故太多了,这位大公子有机会继位吗?
  尉缭在打量着扶苏,扶苏也在打量尉缭。
  前世,扶苏是见过尉缭的,因此在第一眼看到尉缭时他就认了出来。
  只是前世记忆中的尉缭比眼前的老者要苍老许多。
  因为一直得不到重用,尉缭屡次想逃离咸阳,但每次都被他父皇拦下。后来尉缭也放弃了,留在咸阳郁郁而终。
  其实在灭六国的过程中,尉缭的计策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扶苏迈步迎上前,恭敬地向尉缭问好:“先生。”
  尉缭朝扶苏行了一礼,也喊了一声“公子”。
  扶苏邀尉缭入内坐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