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奉子成婚之后 第122节(2 / 4)
倘若说两年前的沈棠宁是少女的青涩娇美,今日的她神彩照人,眼波流转,一颦一笑间,竟比之前两年更添成熟妩媚,娇柔风情,叫人都不敢直视。
沈棠宁连唤了两声谢睿的名字,谢睿才反应过来,一时通红了脸,忙低下头不敢再看,迎下来回话道:“七郎见,见过二嫂!”
磕巴了两句才把舌头捋直,“二嫂万福金安,替夫人问话,二嫂一向身子可好?”
沈棠宁侧身不受,唤声“七叔”,将他请至客位,问过谢睿的父母后笑道:“我一向都好,说来惭愧,始终寻不得间隙回京城,不知婆母和公爹身子如何了?月前我还曾收到婆母寄来的信,道是家中一切如旧,叫我不必担心,我记着嘉妤这个月及笄,打发人寄送了礼物过去,只是这个月一直没见信件过来,我心里还担忧得紧……”
今年的中秋佳节,她想到了两年前京都城的上元夜。
记起那时她初初嫁到镇国公府,羡慕谢嘉妤的潇洒肆意,也想外出游玩赏灯,却不敢开口表达,是谢嘉妤和王氏鼓励她一道出去玩耍,谢嘉妤纯真可爱,一直撮合她与谢瞻。
万没想到她一走就是整整两年,一直没有机会再回京城拜见王氏与舅舅一家,也没在王氏身边尽过一天做媳妇的责任。
想着,眼眶便不觉有些泛酸了。
两人叙了一番寒温,谢睿也安慰沈棠宁,从怀中拿出两封信交给她。
一封是王氏的信,一封是温氏的信。
原来谢睿这次来平凉是为了运粮到前线,跟随他一道来的还有谢嘉妤的未婚夫,郑国公世子卫桓,两人在平凉城外分道扬镳,卫桓继续前往庆阳府,而谢睿则入平凉城来替家里人送信。
从谢睿口中得知一家人与女儿的近况都好,尤其是圆姐儿格外聪明,小小年纪便会察言观色,撒娇讨好,逗得王氏欢喜极了,又怜又爱,自打圆姐儿回到镇国公府,连谢璁也爱整日往王氏房里去跑了。
晚夕沈棠宁留谢睿吃了顿饭,饭后谢睿便要告辞离去。
“夜路难行,卫世子已去了庆阳,你不急于一时,都是自家人,七叔在这里住一晚又何妨?”沈棠宁恳切道。
沈棠宁盛情邀请,谢睿也就不好意思地留了下来。
“也好,那便叨扰二嫂了!”
……
清早,天不亮谢瞻便率领了一支队伍轻骑出账巡视。
东契近两年来没有强硬有力的首领,老汗王冒鲁昏聩无能,大权被王太后把持手中,眼看即将被西契吞并,恰逢张元伦来借兵。
张元伦厉兵秣马了将近半年,不惜重金借东契兵力苟延残喘,始终不肯投降。
冒鲁倒不是真想帮张元伦,只想借张元伦之力震慑西契,奈何张元伦的势力日薄西山,遇到老对手谢瞻连连吃败仗。
在接连失去平城、靖远等地后,身体境况更每况愈下,索性与谢瞻打起了游击战。
前几日平城之战后便消失在了清水河以北,谢瞻与郭尚大军如今就驻扎在清水河上游的平原流域,全力搜索张元伦余孽。
如果一切顺利,就目下看叛军余孽怕是坚持不到明年开春。
晌午时分谢瞻回到驻扎的营寨,先去见过了中军大帐中找郭尚禀告军务,到自己的营帐时,只见他那小厮报儿在辕门下探头探脑,笑得见牙不见眼,上前来帮他牵住马。
“遇着什么喜事儿了?”
谢瞻下了马,随口问一句。
报儿说:“大喜事!世子,您猜是谁来了?”
谢瞻扔了马鞭子给报儿,踢他一脚道:“有屁就放!”
报儿“哎呦”一声没躲闪开,捂着屁股嘿嘿笑道:“是夫人和七郎君来了,夫人来时尚早,听说您带兵巡视去了,特意在灶帐里给您做饭呢!” ↑返回顶部↑
沈棠宁连唤了两声谢睿的名字,谢睿才反应过来,一时通红了脸,忙低下头不敢再看,迎下来回话道:“七郎见,见过二嫂!”
磕巴了两句才把舌头捋直,“二嫂万福金安,替夫人问话,二嫂一向身子可好?”
沈棠宁侧身不受,唤声“七叔”,将他请至客位,问过谢睿的父母后笑道:“我一向都好,说来惭愧,始终寻不得间隙回京城,不知婆母和公爹身子如何了?月前我还曾收到婆母寄来的信,道是家中一切如旧,叫我不必担心,我记着嘉妤这个月及笄,打发人寄送了礼物过去,只是这个月一直没见信件过来,我心里还担忧得紧……”
今年的中秋佳节,她想到了两年前京都城的上元夜。
记起那时她初初嫁到镇国公府,羡慕谢嘉妤的潇洒肆意,也想外出游玩赏灯,却不敢开口表达,是谢嘉妤和王氏鼓励她一道出去玩耍,谢嘉妤纯真可爱,一直撮合她与谢瞻。
万没想到她一走就是整整两年,一直没有机会再回京城拜见王氏与舅舅一家,也没在王氏身边尽过一天做媳妇的责任。
想着,眼眶便不觉有些泛酸了。
两人叙了一番寒温,谢睿也安慰沈棠宁,从怀中拿出两封信交给她。
一封是王氏的信,一封是温氏的信。
原来谢睿这次来平凉是为了运粮到前线,跟随他一道来的还有谢嘉妤的未婚夫,郑国公世子卫桓,两人在平凉城外分道扬镳,卫桓继续前往庆阳府,而谢睿则入平凉城来替家里人送信。
从谢睿口中得知一家人与女儿的近况都好,尤其是圆姐儿格外聪明,小小年纪便会察言观色,撒娇讨好,逗得王氏欢喜极了,又怜又爱,自打圆姐儿回到镇国公府,连谢璁也爱整日往王氏房里去跑了。
晚夕沈棠宁留谢睿吃了顿饭,饭后谢睿便要告辞离去。
“夜路难行,卫世子已去了庆阳,你不急于一时,都是自家人,七叔在这里住一晚又何妨?”沈棠宁恳切道。
沈棠宁盛情邀请,谢睿也就不好意思地留了下来。
“也好,那便叨扰二嫂了!”
……
清早,天不亮谢瞻便率领了一支队伍轻骑出账巡视。
东契近两年来没有强硬有力的首领,老汗王冒鲁昏聩无能,大权被王太后把持手中,眼看即将被西契吞并,恰逢张元伦来借兵。
张元伦厉兵秣马了将近半年,不惜重金借东契兵力苟延残喘,始终不肯投降。
冒鲁倒不是真想帮张元伦,只想借张元伦之力震慑西契,奈何张元伦的势力日薄西山,遇到老对手谢瞻连连吃败仗。
在接连失去平城、靖远等地后,身体境况更每况愈下,索性与谢瞻打起了游击战。
前几日平城之战后便消失在了清水河以北,谢瞻与郭尚大军如今就驻扎在清水河上游的平原流域,全力搜索张元伦余孽。
如果一切顺利,就目下看叛军余孽怕是坚持不到明年开春。
晌午时分谢瞻回到驻扎的营寨,先去见过了中军大帐中找郭尚禀告军务,到自己的营帐时,只见他那小厮报儿在辕门下探头探脑,笑得见牙不见眼,上前来帮他牵住马。
“遇着什么喜事儿了?”
谢瞻下了马,随口问一句。
报儿说:“大喜事!世子,您猜是谁来了?”
谢瞻扔了马鞭子给报儿,踢他一脚道:“有屁就放!”
报儿“哎呦”一声没躲闪开,捂着屁股嘿嘿笑道:“是夫人和七郎君来了,夫人来时尚早,听说您带兵巡视去了,特意在灶帐里给您做饭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