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1 / 2)
<div class="book_con fix" id="text">
有人迟疑道:“万一是兀目人的障眼法呢,目的就是让我们放松警惕再兴兵来犯,再者说有二十万禁军拱卫汴京,这次无论兀目人带多少人都无法攻破汴京吧?”
“所以呢,这就是和亲的目的,汴京的禁军能阻挡住兀目军团,但不能阻挡兀目的迎亲队伍吧。”谢宣幽幽开口说道。
有将领叹道:“既然如此,我们只能加强防备,时刻备战了。”
闻人鸣点了点道:“不过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加强警戒是要做的,我们还可以从其他地方双管齐下。”
“世子的意思是?”
“说实话,我也很好奇兀目人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闻人鸣意味深长的笑道。
“啊?舅舅你不会是去抢亲吧?”谢钊大喇喇的问道。
闻人鸣挠了挠头问道:“肥崽儿,你怎么知道?”
“世子,万万不可啊,这不是把战火往兴庆府引吗?!”老臣们赶紧制止他这大胆的想法。
谢钊仰头道:“你们在商讨什么和亲啊,联姻之类的事情,会好奇兀目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新媳妇就是焦点啊,那就把新媳妇抢过来看一看,一切不就很明了了吗?这是需要费力思考的事吗?”
“抢一个还有一个呢?”谢宣说道。
“那就一块都抢了。”这在谢钊眼里根本不叫个事儿,他摸了摸鼻子道,“有点抢不过来是吧,那好办,舅舅你为何不娶一个?!这样就不用总是抢了啊!”
众人听了谢钊的童言童语都惊在了原地,然后一拍手掌道:“对啊,兀目能去汴京求亲,我们兴庆府也可以派人去啊!”
“对什么对,此时我们去了,齐帝必会一口回绝。”谢宣摇了摇头道,“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兀目与大齐将这门亲事坐实。”
闻人驰点了点头道:“这是正理。”
薛云疏道:“兀目人一向心高气傲,此次去汴京求娶十有八九会派头十足,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做文章。”
王府詹事思忖片刻,谨慎回道:“我在大齐倒有几个朋友,可以联络联络。”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就在兴庆府众人商讨政事时,江南两府爆发洪汛,西南土司趁机造反,半数禁军前往西南平叛,挂帅的是宁国公谢徽。
谢宣收到消息的时候身形一滞,他祖父都年逾花甲了,还要四处征战,作为孙儿不心疼都是假的,可心情复杂之余,他又觉得这事儿很巧。
江南水患严重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了,怎么就好巧不巧的在这个节骨眼上就发生土司叛乱了呢,怎么土司叛乱就成规模了呢?往常再大的叛乱都是禁军加地方上的厢军共同平叛,没有一次抽调半数禁军的先例,这件事儿处处都透着不同寻常。
果然,不几日之后汴京几重山的管事亲自送了消息来,这次的内容要详尽许多,谢宣抽丝剥茧已经知道抽调半数禁军的主意是谁出的,也几乎确定了这事儿是个不折不扣的阴谋。
“宁国府那边怎么说?”谢宣沉思片刻问道。
几重山管事恭敬的回道:“宁国府并未主动传出什么消息来,不过属下听说谢尚书因为和亲之事跟陛下闹的很不愉快,被陛下暂时停职,已经有好几日不曾上过早朝了。”
“其他老臣呢?”谢宣继续问道。
“哎,颜老和蔺相被陛下打发去洛阳修史了,现在朝中是临安侯谢靡当政。”几重山的管事回道。
谢宣冷笑一声,摆了摆手道:“很好,去账房领赏吧。”
几重山管事躬身拜了一拜,转身走了。
谢钊趴在他爹的膝盖上,仰头问道:“爹爹很在意宁国府吗?” ↑返回顶部↑
有人迟疑道:“万一是兀目人的障眼法呢,目的就是让我们放松警惕再兴兵来犯,再者说有二十万禁军拱卫汴京,这次无论兀目人带多少人都无法攻破汴京吧?”
“所以呢,这就是和亲的目的,汴京的禁军能阻挡住兀目军团,但不能阻挡兀目的迎亲队伍吧。”谢宣幽幽开口说道。
有将领叹道:“既然如此,我们只能加强防备,时刻备战了。”
闻人鸣点了点道:“不过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加强警戒是要做的,我们还可以从其他地方双管齐下。”
“世子的意思是?”
“说实话,我也很好奇兀目人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闻人鸣意味深长的笑道。
“啊?舅舅你不会是去抢亲吧?”谢钊大喇喇的问道。
闻人鸣挠了挠头问道:“肥崽儿,你怎么知道?”
“世子,万万不可啊,这不是把战火往兴庆府引吗?!”老臣们赶紧制止他这大胆的想法。
谢钊仰头道:“你们在商讨什么和亲啊,联姻之类的事情,会好奇兀目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新媳妇就是焦点啊,那就把新媳妇抢过来看一看,一切不就很明了了吗?这是需要费力思考的事吗?”
“抢一个还有一个呢?”谢宣说道。
“那就一块都抢了。”这在谢钊眼里根本不叫个事儿,他摸了摸鼻子道,“有点抢不过来是吧,那好办,舅舅你为何不娶一个?!这样就不用总是抢了啊!”
众人听了谢钊的童言童语都惊在了原地,然后一拍手掌道:“对啊,兀目能去汴京求亲,我们兴庆府也可以派人去啊!”
“对什么对,此时我们去了,齐帝必会一口回绝。”谢宣摇了摇头道,“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兀目与大齐将这门亲事坐实。”
闻人驰点了点头道:“这是正理。”
薛云疏道:“兀目人一向心高气傲,此次去汴京求娶十有八九会派头十足,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做文章。”
王府詹事思忖片刻,谨慎回道:“我在大齐倒有几个朋友,可以联络联络。”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就在兴庆府众人商讨政事时,江南两府爆发洪汛,西南土司趁机造反,半数禁军前往西南平叛,挂帅的是宁国公谢徽。
谢宣收到消息的时候身形一滞,他祖父都年逾花甲了,还要四处征战,作为孙儿不心疼都是假的,可心情复杂之余,他又觉得这事儿很巧。
江南水患严重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了,怎么就好巧不巧的在这个节骨眼上就发生土司叛乱了呢,怎么土司叛乱就成规模了呢?往常再大的叛乱都是禁军加地方上的厢军共同平叛,没有一次抽调半数禁军的先例,这件事儿处处都透着不同寻常。
果然,不几日之后汴京几重山的管事亲自送了消息来,这次的内容要详尽许多,谢宣抽丝剥茧已经知道抽调半数禁军的主意是谁出的,也几乎确定了这事儿是个不折不扣的阴谋。
“宁国府那边怎么说?”谢宣沉思片刻问道。
几重山管事恭敬的回道:“宁国府并未主动传出什么消息来,不过属下听说谢尚书因为和亲之事跟陛下闹的很不愉快,被陛下暂时停职,已经有好几日不曾上过早朝了。”
“其他老臣呢?”谢宣继续问道。
“哎,颜老和蔺相被陛下打发去洛阳修史了,现在朝中是临安侯谢靡当政。”几重山的管事回道。
谢宣冷笑一声,摆了摆手道:“很好,去账房领赏吧。”
几重山管事躬身拜了一拜,转身走了。
谢钊趴在他爹的膝盖上,仰头问道:“爹爹很在意宁国府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