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且根据16年前的调查口供记录,当时发现被害者家中的唯一幸存者,马某孝缺课,并决定上门查看情况的,正是这位方某亭。”
  “案件卷宗里,明确记录到,当时敲门无人应答,且平常那条很凶的看门狗,也没有嚎叫。”
  “方某亭觉得奇怪,便绕院一周,发现主卧窗侧的护栏被人剪断,并留出一条可供成人通行的通道。”
  “他顺着空隙,攀上窗台,发现现场。”
  “在受到血腥凶杀案的强烈冲击下,失手滑落。”
  “如果当时方某亭,身着的就是谢某宁那件,存放有当事人谢某工作证件的校服外套。”
  “那么如今用来指控的证据,会不会是当时,他们意外带入,并且遗失在现场的呢?”
  十六年前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
  但好歹,如今能有这么一条信息,能够用来推测佐证,当事人在案发前,并没有到过现场。
  不然以一个六岁孩子的能力,马之孝是根本不可能通过其他手段,拿到当事人谢某的工作证。
  更不可能把这证件,收藏保存数十年之久,如今千里迢迢折返故乡,抛出信息,指控旁人,坚决要为父母报仇雪恨。
  许知临也说:“我们查过,谢家和马家往日无怨、近日无仇,谢厅完全没有任何动机去做这件事情。”
  “且许家后期发达,商业版图迅速扩张,和他也没有什么关系。”
  “小谢的外公外婆,早年间,响应发展号召,就是第一批在云京市建厂的富商。”
  “他舅舅负责海外贸易,在谢厅还是个小警员的时候,人家就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且发展方向也早已脱离此地,遍布各国各地,天南海北。”
  许家的崛起,与他们本就深厚的家底,以及好运吃下这波时代红利,掌权人的杀伐果断,对市场敏锐的嗅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谢父那边,年近五十才身居高位,且仕途明朗时,双方早已离婚多年,都是借着膝下独子的联系,一年才难得能见那么两三面。
  尽管后期,有省厅向外招标的工程,被许家拿下。
  但当事人清正廉明,否认因私情促成公事,但有关这方面的联系,监察组公事公办,仍要细查。
  方惜亭说:“马之孝栽赃陷害,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出灭门案的真正凶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