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大富婆 第35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实业救国,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那一段实地考察各个初创企业的经历让简家南更加明白这四个字的含金量。
  经济在发展,那些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体产业才是经济的支柱,对人们的生活还有国家产业的健康举足轻重。
  因此,简家南将眼光逐渐放在了通信技术这个产业上。
  第201章 伴手礼
  简家南让黄海燕出面买下来的这一家公司, 其实是一家通信设备供应商,规模比较小,整个公司满打满算也就二十几个人。
  公司管理层重组之后, 更是走了大半的人。
  黄海燕说:“公司之前的二十几个人中并没有研发人员的存在, 走的这一半的人几乎都是管理层。”
  简家南:“好,既然他们主动走了就好,这还帮我们免去了其他功夫。”
  “海燕,你跟大家也说一下公司之前的产品吧, 不是说是一家设备供应商吗?那具体生产哪些产品的?”
  黄海燕点了点头, 转过头看向了其他人, 这间小小的会议室里面,坐着的都是跟着简家南从南嘉资本一路走过来的熟人,这里面的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彼此信任。
  “刚刚已经跟大家说过了,这家公司的前身主要是给其他任何部门提供相关通信产品的, 他们生产电话交换机还有光纤通信等等。”
  黄海燕慢慢讲了下去,这些产品都不是什么科技含量高的东西, 只要有人和有工厂, 谁都可以生产出来。
  简家南点点头,她对其他人说:“但是自从我们接手之后就要做出转变来了,我们不能继续走他们的老路下去, 我们要做一家有竞争力,有自己生产能力的公司。我打算把咱们公司的发展过程有好几个阶段目标组成, 第一个短期目标就是可以自主生产供人通讯的电话产品。”
  有人提出问题:“简总,你的意思是说要自己造一个大哥大吗?”
  简家南点头又摇头:“大哥大是手机代表没错, 但是未来的手机趋势绝对不是大哥大这样的,未来的产品会更加小巧轻薄, 方便携带,不会像今天的手机这样笨重。所以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模仿大哥大,但是又要超越它。”
  会议一个小时之后就结束了,今天的会议也只是简家南想让大家初步了解一下新公司的产品内容,还有他们接下来的发展情况。
  开完会之后,其他人各有任务在身,组建生产部门的要去组建,找研发人员的要去研发,还有各种产品调研,市场调查,人们各司其职,一家公司就这样在每一个人的努力团结合作之下高速运转起来了。
  简家南开完会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看像向了座位席的末尾,一位老人家静静地坐在那里,面色感慨,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简家南十分尊敬地问他:“杜老,您刚刚旁听了我们的会议,是有什么意见吗?”
  杜老感慨了一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我可没有什么指教,在我看来啊,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杜老就是这家公司的前老板,当初简家南交给了黄海燕这样一个任务之后,她就紧锣密鼓地在市场上寻找起来合适的目标企业了,但是这谈何容易呀?
  这种通信设备制造商市场上有很多家,但是鱼龙混杂的,每一家公司因为老板的性格和人品的差异,都会导致在目标和企业风格之上产生很大的不同,有的老板非常重利,赚钱就是他们的第一目标,如果这样的话,那这么一家企业就会从上到下都充满了各种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的风气。
  这样的公司,就算白送给简家南她都不愿意要的。
  在慢慢的寻找之中,杜老的这家公司就得到了黄海燕的青眼。
  杜川虽然是公司老板,但他其实是科技人员出身,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很好,当年也是受了改革开放的号召,辞去高校的工作下海经商,建立了这样一个拥有远大目标的技术工厂。
  但是奈何前路艰辛重重,有万千磨难,他这样一个上了年纪的小小技术员真是有心无力呀!
  杜川回忆往昔:“从前啊我是觉得外国有的咱们中国也必须有,所以我才想着建这样一家工厂,但是现在发现还是太过理想啦,你不知道啊,一个手机,就拿现在最常见的大哥大来说吧,从各个零件组装成为一个整体,要从头开始把这些零件给开发出来,这个过程有多么艰难,不亲身经历的人是察觉不出来的。”
  他告诉简家南:“咱们现在主要是没有这个技术,有钱有人但是没技术啊,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管你的愿望有多么强烈都好,技术才是制约发展的所有因素,工厂我是有的,人才我也是有的,但是所有技术的研发都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时光,我老头子啊可是很难撑下去啦。”
  现在市场上所占份额最大的手机就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根据大概估算,他们每年的销量都有大约一千万台,甚至是隐约超过这个数据的。
  这项业务里面的巨额利润足以让每个人都心动,但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他们那样的技术,早早的就做起手机业务来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