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剑 第2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祁熹追他们都是刚上这青云顶来,也许得过门中长辈指导或者干脆有地图在手,知道该往何处走,但却毕竟没有已在此处待了两日的宁和来得熟悉。
  比如此刻,宁和便借着岩台边缘云雾遮掩,不远不近地跟在他们后面走了一路,看着他们一行人往东南方向走进了一片松林,入得林中后再赶十数里,来到了中间一处空地。
  松林间白雾渺渺,尤其这片空地内,雾气更是格外浓厚。浓雾之中隐约可见有七条碎石铺就的小径,呈扇形状铺开,朝着看不见的雾气深处延伸而去。
  说是空地,其实也并不太恰当。只因这处虽不生松树,却奇异地长着几丛绿幽幽的竹子,每条石径之旁均有一丛,每丛不过三五来枝,分布得十分均匀。
  竹下立着根半人高的木牌,牌上用墨字分别写着:“丹,器,符,药,宝,阵,灵”字样。
  宁和隐在一株松树后,静静等着他们最后一人的身影也消失在了雾气之中后,才缓步从树后踱出来。
  她方才落在后面,没能看见最前的祁熹追与周琛书两人,但祁熹追想来定是走了器道。而周琛书,他要替沈媞微寻的丹药在丹道。宁和到时,刚好见那位一身黑袍的伏风门人进了灵道。
  后面三人中的九极门的紫
  袍男子先进了阵道,留下蓝衫女子与黄衣汉子留在外面低声商议了好一会儿。他们应是看见了周琛书进了丹道,宁和隐约听到些词句,大约是些:“他怎会走此道”、“不知他去几层”、“万一冲突起来”等。
  最终,就听蓝衫女子骂了句:“烦人得紧,也不知他想要寻个甚么!”便抬脚走了。
  黄衣汉子跟她在后面。他俩也都进了丹道。
  至于落在最后的那矮小男子,宁和见他丝毫也未犹疑,便与那伏风门之人一样,径直选了灵道。
  于是,分明七人有七道,最终人却全都挤进了其中四条道内。
  宁和将这七条石子路端详了片刻,朝着祁熹追的器道追了进去。
  一踏上此路,宁和便发觉身畔两侧看似空无一物,实际却有无色屏障相隔,触之光滑若石。且左右屏障中间十分狭窄,几乎只能容一人通行。行走其中,有如同置身于一方琉璃窄道,有种难以目视的压窒逼仄之感。
  当走过道旁的那丛绿竹几步之后,宁和若有所感,回头看去,就见来时之路已全然被雾气吞没,再不能分辨。
  宁和只淡淡看了这么一眼,便继续朝前走去了。左右不会掉头回去,有没有路便也无甚要紧。
  宁和记得木牍中说,青云顶上共七道可走,每道分作九层。因此,她初时以为这段小路的尽头应当是座巨塔,或一座山,又或者又一段长梯。
  而当她真正来到石子路的尽头,将面前一扇镌刻有淡淡祥云纹路的青石门推开之后,眼前白光大盛,鼻端扑来的是风卷着的草木清新气息。
  宁和不得不以手遮了遮眼,再睁开时,只见满地青草鲜妍肥美,如毯般在从脚下铺至远处,毯上处处野花蝶舞。就在前方百步处,地势低陷下去,往绿毯中间嵌入了汪翡翠般碧绿清澈的湖。湖边几株绿树,枝繁叶茂,擎盖如伞。处处祥和美丽,如在画中。
  宁和立在原地左右望了望,未瞧见祁熹追身影。再一回头,发觉身后石门也不见了踪影。
  忆及先前经历,她不由心中思索道:此处,是否又为何种幻境之中?
  第四十三章
  宁和立在原地, 先静心梳理了一遍脑中记忆,发觉脉络清楚,细节处也清晰, 未有不合常理之处, 这才迈步前行。
  她并不知该往何处走, 只是觉得此处绿树草地,最为显眼的自是中间那翠湖, 若要找些什么,也许可往那湖边一寻。
  宁和游学时也算走过不少路、去过不少地方,可脚下草地长的这是何种青草,她却似乎从未见过。只见那草叶生得肥厚、绿得鲜亮,却全不往上长,只贴着地面交缠着向四方爬伸,宛若织娘织布一般织满大地。
  宁和一边走,一边时不时低头看上一眼。她总觉得有些奇怪,尤其自己双脚过之时,鞋底会将草叶踏出绿色的汁液,而那汁液于草汁而言总觉得太多了些, 且隐隐散发出一股子有些奇特的香味儿。那香味儿极浓烈,闻几口便叫人觉得心头发闷。
  宁和隐隐觉出有些不对, 握紧了手中剑, 加快了步子。
  此处距离湖边大约有三五里地, 宁和全速赶路之下,半刻钟左右便到了。
  到了湖边,照理说水草丰茂, 水多草该更茂盛才是,可地上的草却反而变得稀疏了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