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 第213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阅得甚是细致,纸页拈起放下,发出细碎声响。
  这声音落在有心人耳中,被无端放大,堪称一惊一乍。
  良久,他放下卷子,问道,“高大人认为,哪份可当第一?”
  高邑傻不愣登据实以告。
  “这五份卷子,无不文思敏捷,才学出众,书经义理难分高下,非要排个先后,下官以为,当以论取之。”
  柳巍微笑,轻轻敲着桌子,“继续。”
  “下官斗胆。”高邑拱手。
  “大人所出论题,唯有一道最见功底,便是这第三问。”
  这道题正是柳巍最自得的题目。
  问三代而下,人主能服四夷者,唯汉武帝焉、唐太宗焉……抑守成之君,武事不可废欤?
  这题说穿了,就是专为拍神宗马屁出的。
  毕竟与鞑靼一战,神宗想打,可国库和民生不让打。
  老皇帝憋屈,他这个兵部尚书可不得在马屁上多多找补?
  此题倾向也很明显,主战比守成,要更得主考青睐。
  见柳巍神色微动,高邑继续道。
  “此问虽是问史,却最能看出考生对政事的把握,也最能看出考生是否有安邦定国之能。
  通读五经魁答卷,吾以为春秋一房此篇,言之最为犀利切中。”
  柳巍一瞅,好家伙,通篇论的都是攻守相悖,以攻为守才是上上守。
  文中还隐晦对边境战事表达不满,认为苏青青挂帅后,优柔寡断,与鞑靼对峙半年,守而不攻,有耗空军饷、贻误战机之嫌,对策里也十分激进地建议朝廷,要废老将女将,启用真正有血性的悍将,一鼓作气拿下北境。
  柳巍饶有兴趣地念出声来。
  他越往后读,同考们头垂得越低。
  这特么也太想当然了,哪个人才写的?
  鞑靼的铁蹄若是那么好对付,何须用兵将,书生们用笔杆子怒戳就好了……
  可他们谁也不敢提反对意见。
  如果顾劳斯在场,必然会扶额黑线,这不就是泰王那胡说八道的答卷嘛?
  “略显激进,可文辞大气,有王侯将相之雄势,在一众文生中倒也难得。”
  既有卮言先生一句“秉公阅卷”在先,柳巍不作他想,顺水推舟就点了这卷作解元。
  哪知放榜之后,南直隶直接炸了。
  秋风渐凉。
  放榜这日天不亮,直隶学子们就熬着大夜蹲守在贡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