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 第23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会试没有捷径。
  他的科考系列最后一本,不是别的,正是一本海量题库——
  《会试上岸一本通》
  当然,重点还是要划的,押题还是必须的。
  但顾劳斯汲取乡试中枪经验,将押题和重点分摊进每个单元。
  并贴心标了一个不显眼的“*”。
  嘻嘻。
  题库早在来时船上,就奴役谢大人一道发力。
  现在已完成七七八八。
  彼时谢大人在后头笔走龙蛇,默历年会试真题;
  他在前面口若悬河,与一众乡下蛋子吹嘘文书写得好亦能升官发财。
  举的例子就是陈愈陈尚书。
  陈愈是江西吉水人。
  这地方人杰地灵,是江南望郡、状元之乡。
  后世还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说法。
  陈愈不负父老期望,太祖开元二十二年,年仅二十岁就高中状元。
  留京时,他由于文笔极好,尤其擅长公文写作,不久就被太祖重用,成了他御用笔杆子。
  太祖后期的诏令,明白晓畅,简丽典雅,几乎都出自这位之手。
  太祖惜才,但也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爱给文臣和儿子牵线。
  他将文臣之首云鹤的独女指给高宗,又觉不该厚此薄彼,遂将后起之秀陈愈的嫡女又指给了神宗。
  挑来挑去,委屈临死都没挑到合适的,不然泰王必定也会得个文豪岳丈。
  咳,扯远了。
  总而言之,陈愈就是凭着公文起家,一步一步成为三朝阁老。
  ——论一个机关笔杆子的升迁之路。
  因为会试主考铁打不动归礼部尚书。
  小顾劳斯还顺带深度解析了一把由陈愈代笔的那篇帝王罪己诏。
  从文风主旨、政策导向和个人喜好,多维度将这篇诏令大卸八块。
  可怜短短的五百字,一个月里愣是被五十来人拆来解去,盘来复去,还被要求按文风仿出不同主题的诏令各十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任谁都拆出来,罪己令后,神宗有多苦,江山有多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