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德妃升职日常 第317节(3 / 4)
“去继续上课吧。朕在这里看一会儿你们上课的样子,再回乾清宫去处理政事。”康熙道。
“是。儿子们这就跟老师回去,继续学习骑射。”
三人转身告退,走了一小段距离后,康熙才想起来,他过来还有另一个目的。
“胤禛留下。”康熙道。
胤禛停住脚步,回头看了康熙一眼,然后又转回头。
“三哥,你先去练习吧。我一会儿就回来。你替我同师傅说,我耽误的课程时间,等我回来后要补上。”胤禛道。
偷懒这件事,和胤禛这辈子都八竿子打不着。
他就是事事都要做到最极致,最好。
即便骑射师傅现在教的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跟玩儿似的。但那又如何。基础打牢了,才能走的更远更好。万事都是如此。
他上辈子的骑射本事,在兄弟里是垫底的。那时是身体体能所限制。今生,他身体强壮力气大,眼睛也势力清晰,若是再骑射不出彩,那真是丢人至极,连理由都不堪去找。
胤禛转身走回来,疑惑的看向康熙。
“汗阿玛,您找儿子,是为了额娘还是小六?”胤禛问道。
康熙带着他往外面走了一段路,又屏退宫人们,只留梁九功在不远处守着。
“怎么?朕就不能是为了你?”康熙道。
“儿子在阿哥所一切都好,思来想去,实在没什么值得汗阿玛您特意留儿子单独说话的。”胤禛道。
“你看的倒是透彻。确实不是为了你。但也和你逃不开关系。”康熙道。
胤禛歪歪头,沉默一会儿,迟疑道:“因为儿子给小六制定的启蒙内容,过于高要求?”
“原来你还知道啊。”康熙道。
“可是,汗阿玛您给儿子启蒙时,儿子是三岁多,就是按照这个进度来的。我问过太子二哥,您给太子二哥启蒙,也是从他两岁多开始,三岁正式启蒙。小六现在都四岁了。”胤禛说的都是虚岁。
按周岁年纪算,还是胤禛启蒙教育的时间最早。
康熙瞪大了眼睛,这小子竟然还提前调查过。
这么说是没错,如此对比起来,好似对胤祚不算严苛,反而还给他宽限了一年。
但是,不能这么算的啊。
康熙不是好糊弄的,没有被胤禛的话绕弯子带进去。
“太子,朕就不说了。他的教育,与国祚相连。所以,从他能听懂话时,朕就无时无刻的给他灌输储君应该学的思想和知识,以此潜移默化,养好他的性情心性。”
“你好意思拿你自己说事?你是天生聪颖,一岁大的时候,已经口齿伶俐,说话有逻辑,会和大人们讲道理。那是朕要给你启蒙的吗?是你缠着朕,问朕各种知识,烦得朕不行,朕才索性提前系统的教导你,以免你自学走岔了道。”康熙道。
“小六和儿子有什么区别。都是同一个汗阿玛和额娘生的,小六不比儿子差。他学习能力、领悟能力,都远超同龄人。还有另一项远超同龄人的,就是他贪睡爱躲懒。以前就罢了,那时候他确实身体弱,多养养也好。”
“可现在离小六进学,只剩两年了。儿子是他的亲哥哥,绝不允许他那么好的天赋,因为懒惰而被浪费。必须要提前启蒙,打好基础,这样进了上书房,才能迅速跟上老师教导的内容,并且不会被过于繁重的功课压垮。”胤禛十分严肃的说道。
“难道启蒙,不应该是进学后,才开始的吗?”康熙道。
胤禛望着康熙不说话,千言万语都在眼神里。 ↑返回顶部↑
“是。儿子们这就跟老师回去,继续学习骑射。”
三人转身告退,走了一小段距离后,康熙才想起来,他过来还有另一个目的。
“胤禛留下。”康熙道。
胤禛停住脚步,回头看了康熙一眼,然后又转回头。
“三哥,你先去练习吧。我一会儿就回来。你替我同师傅说,我耽误的课程时间,等我回来后要补上。”胤禛道。
偷懒这件事,和胤禛这辈子都八竿子打不着。
他就是事事都要做到最极致,最好。
即便骑射师傅现在教的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跟玩儿似的。但那又如何。基础打牢了,才能走的更远更好。万事都是如此。
他上辈子的骑射本事,在兄弟里是垫底的。那时是身体体能所限制。今生,他身体强壮力气大,眼睛也势力清晰,若是再骑射不出彩,那真是丢人至极,连理由都不堪去找。
胤禛转身走回来,疑惑的看向康熙。
“汗阿玛,您找儿子,是为了额娘还是小六?”胤禛问道。
康熙带着他往外面走了一段路,又屏退宫人们,只留梁九功在不远处守着。
“怎么?朕就不能是为了你?”康熙道。
“儿子在阿哥所一切都好,思来想去,实在没什么值得汗阿玛您特意留儿子单独说话的。”胤禛道。
“你看的倒是透彻。确实不是为了你。但也和你逃不开关系。”康熙道。
胤禛歪歪头,沉默一会儿,迟疑道:“因为儿子给小六制定的启蒙内容,过于高要求?”
“原来你还知道啊。”康熙道。
“可是,汗阿玛您给儿子启蒙时,儿子是三岁多,就是按照这个进度来的。我问过太子二哥,您给太子二哥启蒙,也是从他两岁多开始,三岁正式启蒙。小六现在都四岁了。”胤禛说的都是虚岁。
按周岁年纪算,还是胤禛启蒙教育的时间最早。
康熙瞪大了眼睛,这小子竟然还提前调查过。
这么说是没错,如此对比起来,好似对胤祚不算严苛,反而还给他宽限了一年。
但是,不能这么算的啊。
康熙不是好糊弄的,没有被胤禛的话绕弯子带进去。
“太子,朕就不说了。他的教育,与国祚相连。所以,从他能听懂话时,朕就无时无刻的给他灌输储君应该学的思想和知识,以此潜移默化,养好他的性情心性。”
“你好意思拿你自己说事?你是天生聪颖,一岁大的时候,已经口齿伶俐,说话有逻辑,会和大人们讲道理。那是朕要给你启蒙的吗?是你缠着朕,问朕各种知识,烦得朕不行,朕才索性提前系统的教导你,以免你自学走岔了道。”康熙道。
“小六和儿子有什么区别。都是同一个汗阿玛和额娘生的,小六不比儿子差。他学习能力、领悟能力,都远超同龄人。还有另一项远超同龄人的,就是他贪睡爱躲懒。以前就罢了,那时候他确实身体弱,多养养也好。”
“可现在离小六进学,只剩两年了。儿子是他的亲哥哥,绝不允许他那么好的天赋,因为懒惰而被浪费。必须要提前启蒙,打好基础,这样进了上书房,才能迅速跟上老师教导的内容,并且不会被过于繁重的功课压垮。”胤禛十分严肃的说道。
“难道启蒙,不应该是进学后,才开始的吗?”康熙道。
胤禛望着康熙不说话,千言万语都在眼神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