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0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比如,出现一只会说人话的猫。
  可惜,因为我随时可能离开这个情绪场,所以我并不适合成为你的精神支柱。
  毕竟,你今天可能为了我的出现而神采飞扬,明天就可能为了我的离去而一蹶不振。
  我得避免让自己成为压垮你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需要找到你能长期稳定拥有的、不会离开你的支柱。
  比如像王一那样,发掘一个爱好。
  这天晚上,小绒毛当着钟鹫的面,在她已经用出了划痕的手机上点开一部不算很出名但非常经典的短篇侦探小说。
  主角是一名安乐椅侦探。
  小绒毛还点出了购买界面,让钟鹫付钱。
  钟鹫先是惊奇了一下猫居然好像明白“付款”必须由她指纹操作,或者输入她才知道的密码,然后便认真考虑起要不要付款。
  钟鹫倒是没惊讶猫能点开付款界面。
  钟鹫:毕竟,几乎所有包含了付费项目的软件,都把“立即支付”“现在购买”“结算”这类图标放置在特别顺手的位置,且做得格外大,颜色也格外醒目,猫误点、人误点都很正常。
  但即使肯定了是误点,钟鹫也觉得这是一种特别的缘分。
  可以买下来,以纪念这一刻的惊奇。
  钟鹫:反正也就一袋零食钱。
  而且,钟鹫稍微查了一下,发现这个短篇在侦探小说史上有里程碑似的意义。
  它是公认的第一部以安乐椅侦探为主角的作品。
  篇幅不长,但它之后出现的安乐椅侦探形象多少都直接间接受到了这篇的影响。
  这是钟鹫第一次知道“安乐椅侦探”这个概念。
  在钟鹫生活的这个情绪场时代,“侦探”类型的作品早已经过时,只在小众圈子里还被追捧。
  且哪怕是在小众圈子里,爱好者们热烈讨论的也都是上世纪、上上世纪、甚至上上上世纪的作品。
  近二三十年的新作,能提一句“没有严重逻辑漏洞”就算夸奖了。
  至于“没漏洞又好看”,不存在的。
  连偶尔新拍的侦探类影视剧,也几乎全是翻拍几十数百年前的经典。
  但凡勇于自编剧情的纯侦探剧,全都扑得没有半点水花。
  很多侦探作品爱好者也分析过,造成这种再无像样新作现象的最大理由是现代刑侦技术的飞速发展。
  公共区域几乎全覆盖的摄像头、一个手印便可锁定一个人并得知其详细生平的痕迹鉴定和信息记录检索技术、各种工具都要求实名使用的管理方式……
  这些让破案成为一种系统的、流程规范的团队合作项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