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亲(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住下了,我妹妹们呢?以后妹妹们嫁出去回娘家总不好回姐夫家吧!”
  “也算是个理儿吧。若是住宅的话当然是东街好啦,这里靠着皇城,住的都是些达官贵人。捕快衙差们当差也尽心些。”哦,东街治安比较好!“不过这里的宅子可不是有钱买得到的,若不是有左迁的很少有人会卖宅子。”
  “我一个平头百姓住在那里是不太合适!”
  “不是你,是你妹妹们!还有南街,不过南街多是商铺,许多老字号的商铺都在南街上。”
  “那南街上都是前面是商铺后面是宅子这种格局吗?我想盘个铺子来做点小生意。”
  “你想做生意?做什么生意?”郑嬷嬷好奇的问她。
  “做点心吧,杏儿挺会做点心的。”
  “你倒是会指使人!”
  “义母,既然拜了您为义母,也就没什么不能跟您说的了。当年地动的时候娘护着我们姐俩自己却没躲过,我又护着她受了伤昏迷不醒。爹爹也护着学生没能跑出来,妹妹一直都觉得不该是自己活下来,总觉得自己活下来没什么用!我想着给她找点事情做着,让她觉得自己很有用,我们护着她是对的。”
  郑嬷嬷听得满脸哀伤,拿起手绢沾了沾眼角。
  “也难为你了。不过也不是她一个人呀,你们小妹不是也活着吗!”郑嬷嬷想到梨花懂事的样子,想来也是地动的时候受了惊。
  黄桃看了看在院子里踢毽子的小丫鬟,小声说:“梨花不是我们的亲妹妹,是我们被人贩子关在院子里的时候人贩子偷回来的小孩,一直是我妹妹在带她。人贩子要把我们卖到南边的青楼里去,我带着妹妹逃跑的时候,杏儿非要带上梨花。我不知道梨花还记不记得,除了我和杏儿就没人知道了。”
  郑嬷嬷满眼惊愕。郑嬷嬷只知道她们姐妹在地动的时候父母双亡,还不知道有人贩子这一茬,更不想这两姐妹在自己都自身难保的时候还能保持良善本性,并且一直讲梨花当成自己的亲妹妹,一个照顾吃穿,一个教育成长。
  “义母,您可别跟别人再说了,我怕梨花知道了心里难过。本来就是个敏感的孩子。”
  “怪不得人都说长姐如母呢!这样,当年大长公主赐给我一个南街上的铺子,说是夫人始终是嫁出去的人,若不想回侯府养老这个铺子便给我养老。今天我就把它给你了,算是义母给你准备的嫁妆。”
  “使不得,使不得,这可是义母养老的铺子。实在没有,我们去西街上买铺子也行的。”
  郑嬷嬷却不听黄桃的话,转身进了内室。拿出来一个木匣子,放到黄桃的面前。
  “那去吧,说来你拜了我为义母,我就是你母亲了。做母亲的给自己女儿准备嫁妆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别推辞了!”
  这,我只是想听个意见啊,怎么一不留神就多了个铺子?
  “义母,不如您过去跟我们一起住吧。”黄桃看着面前的木匣子,“如今夫人也算是在府里站稳脚跟了,您也该安心颐养天年了。”
  郑嬷嬷愣了一下,没想到黄桃愿意给她养老。
  “你们都是女孩子,总有一天是要嫁人的!到时候我看着空空院子孤苦伶仃啊!”
  “义母怎么这样说,我们就算都要嫁人,这个铺子总还是要管的吧!”
  “不去,我去干什么!”
  “去吧,那我嫁人了我两个妹妹都还是孩子呢,没有义母帮我照顾她们我可不敢嫁人!”黄桃本来想的是买个铺子,两个妹妹的生计有个着落,总不能坐吃山空。不意郑嬷嬷如此大方,那总要投桃报李,这个年代的人都讲究的是养儿防老,那她就给郑嬷嬷养老吧。
  郑嬷嬷经过郑重的考虑,还是决定跟着黄桃走。不过郑嬷嬷说要等她嫁人了之后再跟夫人和大长公主说。
  过了大概十天的时间,就在黄桃以为这门亲事黄了的时候,程理的师父才终于带着媒人上门来提亲。
  当师父和媒人进入到郑嬷嬷的小跨院的时候,郑嬷嬷已经在上首严阵以待。毕竟说好了的亲事却等了小半个月才来提亲,这很让人怀疑他们的诚心。
  官媒本来想着这都是两家说好的亲事了,是件再轻巧不过的活儿,哪知道,女方是这么个冷情冷脸的样子。
  “这程家的公子啊,性格端方,为人耿直。听闻您家的闺女不仅知书达理还足智多谋,这端的是佳偶天成,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媒人虽说没见过双方孩子,今天一早临时被这个老头抓过来给人提亲,不过说媒的话不外乎是那几句。见过两家孩子的就夸相貌相当,没见过两家孩子的就夸人品相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