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第7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些人给太子传信,托太子给平国公他们说情,至于理由,过来过去,还不是那些老生常谈,臣妾一气之下,又顺手将东宫上下都给整顿了一番。”
  自打东宫有了太子妃后,柳明月不想打着为太子夫妻好的名义,将手伸太长,便很少再亲自干涉东宫的人与事,就连之前安插的一些眼线,也没怎么再动用。
  这也是太子与那曲家姑娘过往密切,她却没有及时收到消息的原因。
  这回她再次摆出老母亲的身份,在太子妃不动声色的全力配合下,将那些帮着外面的人人与东宫传信的人,都给清理了一遍。
  皇上点头道,“太子妃虽然是个能担得起事儿的,但她受限于身份,有些事情就算是有心,也不方便做,还需要你从旁多帮衬着点,你也不用顾虑那么多,反正都是为他们好。”
  柳明月本身是个不喜别人打着为她好的名义,对她的一切指手划脚的人,所以将心比心,她也不想这么对待别人。
  哪怕这个‘别人’指的是原主的亲生儿女,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身为父母天然的拥有替儿女做一切决定与安排的权力。
  在皇上看来,皇后这是想太多,跟自己较劲,当父母的只要愿意,管控儿子、儿媳的一切,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根本没什么好拧巴的。
  “孩子长大了,也该学着自己当家作主了,就像太子,他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轻信于人,依赖于人,没有自己必须该有的思考与判断能力,臣妾若继续帮他作主,他只会更没长进。”
  皇上若有所思的点头,“皇后这话说得甚是有理,如今再回过头想想,朕当年若非生来就背上个克亲之名,不得父母喜欢,是被祖母养在身边,无人管束的长大,可能也不会有朕的今日。”
  像他的那些兄弟姐妹,有父母的关照,小时倒是过得比他好,可是在父母的管控下长大后,一个个的也就跟他的父母没什么区别。
  可他就不同了,为了能活下去,活得更好点,打小就很有主意,善于学习,敢闯敢拼,敢上山下水,敢打那些辱骂他,试图抢他东西的人。
  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打架经验,有了在战场上保命和立功的最大依仗。
  想到这些,皇上突然觉得释然了许多,提起小时侯的那些遭遇,也坦然了许多,认识到自己的人生经历,也可以算得上是祸福相依,不用再为那些过往感到憋屈和不平。
  【作者有话说】
  96
  第96章
  舆论
  柳明月没有想到,自己针对太子发出的感慨,竟在无意间解开了皇上长久以来的心结,对自己小时的遭遇真正释怀。
  不过即便如此,皇上依旧不打算封赏老家的那些兄弟姐妹和堂亲、族亲们。
  平国公说是跟他一起从老家出来打天下的功臣,实际上却是他一路护着对方在乱世中活了下来。
  甚至连对方那个原配之所以会嫁给他,也是看在他对那家人的救命之恩上,结果徐继宗却没善待其原配母子,被一个从教坊里出来的女人勾了魂。
  若非对方的长子是个有出息的,帮其在最后几年立下了一些功劳,仅凭徐继宗自己,其根本就没有能力在军中立足。
  结果在他给了对方王公贵族的身份地位后,这个最没资格的人,竟然敢造他的反,还是所有起了异心的人中,准备工作做得最好,最有实力的那个。
  所以即便徐继宗一家在大理寺的大狱中苦苦哀求,反复拿过往的情义说话,试图让皇上心软,皇上也坚持不愿去见他。
  柳明月对此很赞同,对方犯的是绝对不容饶恕的谋逆大罪,为了警告后来者,也必须要对他们处以极刑,没有任何的私人情义可讲。
  不过眼看时间已经来到了过年前夕,更具体的审判事宜,只能等到年后再进行。
  在这个承天六年的最后两天,站在宫里的高处,听着宫外传来的阵阵爆竹声,不绝于耳,柳明月的心情难得轻松了几分。
  因为她知道,还没到过年的那天,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百姓放爆竹,是因在地动中失去家园的最后一批百姓们,也在这几天陆续搬进了新房子居住,也算是实现了她与皇上的目标和心愿。
  “娘娘,微臣亲自去那些新房子里看过,那些房子都很宽敞明亮,百姓们初期可能需要适应一下,不过只要住久了,肯定会很喜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