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第11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皇上这才坐了回去,点头道。
  “皇后所言甚是,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放松防务,不能让我们大安的各地驻军,如前朝般沦为摆设。”
  “而且海军那边清平坐镇,我们目前确实不用担心。”
  柳明月趁机怂恿道,“所以我们也要更加重视海军的发展,增加相应的投入,一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备才能无患,二来,则是可在我们拥有更为强大的海军实力后,派人去更远的海外探索,正所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早点弄清楚这个世界的势力分布。”
  皇上深以为然点头道,“不错,我们确实要更加重视海军才行,我们大安也是要成为天朝上国的存在,可不能在不知不觉中落后于人,让人笑话我们坐井观天。”
  更何况他大侄子不仅是海军实际掌控者,且有心在海军成就一番事业,他这个当伯父的,本就该多给些支持。
  有大侄子在,他也不用担心海军势大后,会失控,皇上越想越觉得皇后的这个建议,实在很好,很有必要。
  正所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帝后二人由高产粮种的事,联想到海外,谈到要如何大力发展海军规划,可谓是兴致勃勃,对的大安的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
  京中许多人家,则都面临着凄风苦雨,时隔一年,京中再次进入高度戒严的状态,被下狱抄家的人家与日俱增。
  重阳宫宴上发生的一幕,百姓们不一定知道,朝堂上的官员们心里都有数,即便是当日没资格入宫赴宴者,也都有所耳闻。
  原以为这次可能又像前几年,只是又抓几个被扔出来的人,草草结案,甚至都不会让普通百姓听说消息。
  没想到这次竟然是大张旗鼓的公开相关案情,与一些调查进展,很明显,宫中是要像去岁的兵部大案与平国府谋逆案般,将这桩案子办成铁案。
  不给外界留下任何可质疑的地方,而这同时也表明,宫中已掌握了足够充分的证据,绝对没有翻案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朝野上下的众官员,都表现得很乖觉,不敢跳出来说情,深恐自家也被牵扯上。
  【作者有话说】
  对不起,今天遇上些事耽误,心情很不好难以进入状态,才更得这么晚。
  157
  第157章
  缘故
  朝堂上的这一反应,让柳明月和皇上都很满意,随着皇庄那边也报上玉蜀黍的产量后,皇上更觉满意了,当即就在朝堂上公布了这一消息。
  因种子的数量有限,再加为防种植不顺利,船队带回的种子并没有种完,司农司和皇庄分别种了两分地左右。
  如今这两处收获的玉米,产量合下来都在一千二到一千五百斤之间,足以证明它们的高产,比大安百姓种了数千年的所有粮种的产量,都要高出数倍。
  消息在朝堂上传开后,看着被当朝呈上来的那些黄灿灿的玉蜀黍粒,说是群臣都很振奋也不为过。
  哪怕再怎么算,这高产粮种的出现,都与他们这些人没什么关系,他们分不到什么功劳,可是就是凭他们是朝中大臣,就足以感到与有荣焉。
  而这高产粮种的出现,绝对值得史书上大书特书一番,皇上,嗯,还有皇后,当居首功,其次则是奉旨从海外带回高产粮种的商队与海军的人。
  于是满朝的文武大臣,也都不吝溢美之词的赞颂皇上与皇后的英明,语气都很真诚的那种。
  因为在这件事情上,他们也知道,若非宫中不吝投入的培养和训练出商队与战队,大安沿海的百姓想要出海打渔,都要面临会被海盗抢掠和袭击的危险,更别说是想要出海,还能带回这么多的好东西。
  通过群臣的反应,皇上也更加确定,有了这高产粮种,他这个皇帝就足以在史书上,留下让后世代代称颂的美名。
  所以他的心情非常好,好到对又查出哪家人、哪个人涉刺杀之案,都没觉得生气愤怒,只说全都*按律处置,这就是一概不循私情的意思。
  结束一天的忙碌后,回坤元宫时,远远的就见刘德妃带着五公主跪在宫门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