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第126节(3 / 4)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反正臣妾要把握好这个时机,尽快落实和完善好咱们商定好的那些新政和律令,新朝本该有新气象才对,真不知道有些人是怎么想的,一味坚持要固陈守旧,遵循前朝旧制,若前朝处处都好,如何会落得让无数百姓遭殃,最后国破人亡的下场?”
皇上对这些真是太有体会了,点头附和道。
“不错,依朕看,分明那些人无能,拿不出更好的举措,又不愿给真正有能耐的人让位,才拿那些说词敷衍我们,一个个的还说得义正严辞,都打量着朕好糊弄呢。”
说起这件事,皇上就来气,他早发现了,开国立朝时的形势,与朝纲稳定后的情况大不相同,对相应位置上的官员们的能力素养的要求,也截然不同。
可是真正有话语权的位置,都在开国立朝时,被给安排出去了,如今再想换人,那些已经在朝堂上坐稳位置的人,如何愿意让位?
听到皇上说起这些时,透着毫不掩饰的不满,柳明月不由得心中一动,想要顺势提出她一直在盘算着的建议。
“陛下想说的,是那些在开朝之初,为了尽快让朝廷稳定下来,迫于形势不得不任用的那些德高望重的贤者吧,据臣妾观察,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在朝中占据高位,或是占据着重要位置,如今却因年迈体衰,根本没有精力再为朝廷效力。”
皇上点头道,“对,就是那些人,如今七八年过去,有不少人老得连走路都费劲了,遇事就请假休养,就是不主动提告老请辞,朕还拿他们无可奈何,只能尽量尊着敬着。”
当年借助那些人的影响力,才成功让大安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稳定下来,也是借他们制约住了洪少师等人所在的世家派系。
皇上一直承认,也念他们的功劳,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如今他们的存在,已经有拖后腿之嫌,他也只能尽量容忍,做不出随意将他们打发掉的举动。
柳明月若有所思的回道,“陛下,在那些人没有犯下什么大错的情况下,我们的肯定不能主动将他们打发了,您看,我们能不能采取一种,嗯,应该说是制定一项不是仅针对他们,而是针对所有官吏的政令,让他们都能风风光光的安心回家养老,同时也全了您与他们之间的君臣情分?”
皇上顿时双眼一亮,迫不及待的问道。
“你且说说看,什么样的政令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柳明月倒也没有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一边做思考状,一边道。
“能让所有官吏都在到了一年龄后,强制告老请辞的政令,我们可以限制一个年龄界限,到了那个年龄后,所有人都需强制告老请辞,对于那些曾为朝廷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咱们还可以给些荣誉职位,以作安抚。”
皇上先是一喜,随后又觉有些不妥。
“这个年龄界限该如何设置?设低了的话,那些官吏可能会心生不满,他们都担负着一家子的生计,肯定担心自己被迫告老后,没了收入后的生计问题,设高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在这个人均寿命不过三十四的时代,设低了,且不管他们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个年龄,都会让那些官吏对未来感到不安。
柳明月对此早有想法,只是为免让皇上看出来,她才跟挤牙膏似的一点点的往外说,而不是全盘托出。
“设在五十到六十之间,有些职位对体力要求更大的设在五十左右,像丞相这种需经验和脑力的职位,咱给设到六十左右,到年限致仕后,咱们朝廷给他们发养老钱,不比他们在职时低,发到他们死,让他们晚年能有保障,大多数人肯定都不会反对。”
这样的政令,堪称是惠政,底层官吏基本都不会反对,就是对那些大权在握的官员而言,可能有些不算友好。
他们努力奋斗个大半辈子,眼看好不容易将资历与经验都熬上来了,就等着能百尽竿头能更进一步,突然来个强制退休制,谁能甘心,谁愿接受?
皇上先是一喜,接着就想到了其中的弊端。
“好是好,就是这样一来,不仅给朝廷增加了一大笔养老月俸的支出,还会引起中上层的官员不满,何况像崔卿与何卿这样的,他们都快要年满六十了,身体还都挺健壮,头不昏眼不花的,让他们就这么退下去,对朝廷而言,也是一大损失啊。”
柳明月当然也有想到这个,所以她又以若有所思的神情点头道。
“陛下考虑的甚是,要不然,咱将高位官员的年限推尽到六十二岁?这样也能卡掉那批人,不过要注明,必须是在身体状态还好,头脑清醒、没什么重大疾病,能承担得起相应工作强度的情况下,若他们到年龄后,身体状态依旧还很可,可以让他们在致仕后,加入咱们的皇家幕僚团嘛,依旧可以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
皇上看着柳明月,一时有些无语,柳明月有些不解,难掩紧张的问道。
“陛下觉得臣妾的建议如何?可是有何不妥?”
皇上摇摇头道,“朕觉得皇后的这个提议甚好,极大的完善了这个告老致仕制,能让各阶层的人都无话可说,就是这么一来,那些读书读到一大把年纪,才能通过科举入仕的人,估计是没什么机会出头了。”
那些人可能是最不甘的,柳明月却没将这批人放在心上。 ↑返回顶部↑
皇上对这些真是太有体会了,点头附和道。
“不错,依朕看,分明那些人无能,拿不出更好的举措,又不愿给真正有能耐的人让位,才拿那些说词敷衍我们,一个个的还说得义正严辞,都打量着朕好糊弄呢。”
说起这件事,皇上就来气,他早发现了,开国立朝时的形势,与朝纲稳定后的情况大不相同,对相应位置上的官员们的能力素养的要求,也截然不同。
可是真正有话语权的位置,都在开国立朝时,被给安排出去了,如今再想换人,那些已经在朝堂上坐稳位置的人,如何愿意让位?
听到皇上说起这些时,透着毫不掩饰的不满,柳明月不由得心中一动,想要顺势提出她一直在盘算着的建议。
“陛下想说的,是那些在开朝之初,为了尽快让朝廷稳定下来,迫于形势不得不任用的那些德高望重的贤者吧,据臣妾观察,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在朝中占据高位,或是占据着重要位置,如今却因年迈体衰,根本没有精力再为朝廷效力。”
皇上点头道,“对,就是那些人,如今七八年过去,有不少人老得连走路都费劲了,遇事就请假休养,就是不主动提告老请辞,朕还拿他们无可奈何,只能尽量尊着敬着。”
当年借助那些人的影响力,才成功让大安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稳定下来,也是借他们制约住了洪少师等人所在的世家派系。
皇上一直承认,也念他们的功劳,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如今他们的存在,已经有拖后腿之嫌,他也只能尽量容忍,做不出随意将他们打发掉的举动。
柳明月若有所思的回道,“陛下,在那些人没有犯下什么大错的情况下,我们的肯定不能主动将他们打发了,您看,我们能不能采取一种,嗯,应该说是制定一项不是仅针对他们,而是针对所有官吏的政令,让他们都能风风光光的安心回家养老,同时也全了您与他们之间的君臣情分?”
皇上顿时双眼一亮,迫不及待的问道。
“你且说说看,什么样的政令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柳明月倒也没有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一边做思考状,一边道。
“能让所有官吏都在到了一年龄后,强制告老请辞的政令,我们可以限制一个年龄界限,到了那个年龄后,所有人都需强制告老请辞,对于那些曾为朝廷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咱们还可以给些荣誉职位,以作安抚。”
皇上先是一喜,随后又觉有些不妥。
“这个年龄界限该如何设置?设低了的话,那些官吏可能会心生不满,他们都担负着一家子的生计,肯定担心自己被迫告老后,没了收入后的生计问题,设高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在这个人均寿命不过三十四的时代,设低了,且不管他们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个年龄,都会让那些官吏对未来感到不安。
柳明月对此早有想法,只是为免让皇上看出来,她才跟挤牙膏似的一点点的往外说,而不是全盘托出。
“设在五十到六十之间,有些职位对体力要求更大的设在五十左右,像丞相这种需经验和脑力的职位,咱给设到六十左右,到年限致仕后,咱们朝廷给他们发养老钱,不比他们在职时低,发到他们死,让他们晚年能有保障,大多数人肯定都不会反对。”
这样的政令,堪称是惠政,底层官吏基本都不会反对,就是对那些大权在握的官员而言,可能有些不算友好。
他们努力奋斗个大半辈子,眼看好不容易将资历与经验都熬上来了,就等着能百尽竿头能更进一步,突然来个强制退休制,谁能甘心,谁愿接受?
皇上先是一喜,接着就想到了其中的弊端。
“好是好,就是这样一来,不仅给朝廷增加了一大笔养老月俸的支出,还会引起中上层的官员不满,何况像崔卿与何卿这样的,他们都快要年满六十了,身体还都挺健壮,头不昏眼不花的,让他们就这么退下去,对朝廷而言,也是一大损失啊。”
柳明月当然也有想到这个,所以她又以若有所思的神情点头道。
“陛下考虑的甚是,要不然,咱将高位官员的年限推尽到六十二岁?这样也能卡掉那批人,不过要注明,必须是在身体状态还好,头脑清醒、没什么重大疾病,能承担得起相应工作强度的情况下,若他们到年龄后,身体状态依旧还很可,可以让他们在致仕后,加入咱们的皇家幕僚团嘛,依旧可以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
皇上看着柳明月,一时有些无语,柳明月有些不解,难掩紧张的问道。
“陛下觉得臣妾的建议如何?可是有何不妥?”
皇上摇摇头道,“朕觉得皇后的这个提议甚好,极大的完善了这个告老致仕制,能让各阶层的人都无话可说,就是这么一来,那些读书读到一大把年纪,才能通过科举入仕的人,估计是没什么机会出头了。”
那些人可能是最不甘的,柳明月却没将这批人放在心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