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人直播日常 第182节(3 / 4)
不认字怎么办?不认识字,害怕被骗,害怕找不到回家的路,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走出大山,这辈子都被困在那个山坳坳里。
相聚之后,邓玉琲说了很多关于她的学生的事。
她讲他们的困难,讲他们的刻苦,说到动情处,不由红了眼眶。
薛皎和童霜安静听着,邓玉琲需要发泄,她心里还藏着愧疚,觉得自己抛下了学生们。
她爸爸真的给学校捐了一百万,这一百万会用来资助她的学生们,保证他们能读到哪里,就资助到什么时候。
转眼七月下旬,薛皎科三也考完了,她觉得比科二还简单一些,当然,最简单的还是理论考试。
科二科三都通过,就剩下科四,也是薛皎擅长的理论考试,不用去练车了,自己刷刷题,到了考试时间直接过去参考就行了。
提前批录取的学生已经陆陆续续收到录取通知书,薛皎基本上不怎么出门了,就在家等录取通知书。
七月二十二,这天薛青山记得特别清楚,因为他在上班,没在家,错过了女儿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一幕,十分懊恼。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老婆聪明,拍了拆件视频,就是这视频,不是单发给他一个人的,而是给亲朋们共赏的,让大家都见识一下北大的录取通知书长什么样。
薛皎也是头一回见,邮政的快递员到了小区门口给她打电话,薛皎丢下啃了一半的冰棍儿就冲下了楼,冯英紧随其后,带着小孙女找过来时,薛皎已经拿到包裹了。
红色的包裹皮上写着一个大大的“贺”字,还有显眼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等字样,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包裹很重要。
“恭喜。”邮递员诚心诚意道。
他这段时间送了不少录取通知书,这确实值得恭喜。
薛皎礼貌道谢,跟笑得合不拢嘴的妈妈以及蹦蹦跳跳替她开心的女儿一起回家。
回家之后,薛皎迫不及待开始拆快递,包裹打开后,拿出来的不只是录取通知书,厚厚的一沓。
最上面是暗红色的录取通知书本体,套着颜色稍微鲜亮一点的竖封,拆掉竖封,录取通知书正中央有一个“大学堂”的牌匾标志,旁边镌刻着一行小字:“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注)
打开外壳,里面就是录取通知书内页本体,偌大的北京大学校徽和名称在最上,下面是薛皎的名字,录取入法学院学习,以及报到时间。
薛皎和妈妈、女儿认真研究了一会儿录取通知书,冯英翻来覆去地拍了一遍,才满意收手,继续看包裹里的其他东西。
除了录取通知书本体,还有一套藏书票,可以像奏折一样打开,还有新生的行李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简介、校园卡及使用介绍,还有一本书,《初入燕园》。(注)
东西不少,都挺实用,考虑到新生入校对学校不熟悉,《初入燕园》最后还附了学校的地图。
冯英看得啧啧称奇,一叠声地夸赞,说学校想得周到。
[穿罗裙考状元:这录取通知书,真好看。]
[逢考必过:捷报跟天人的录取通知书比起来,被比到地下去了。]
[考的全会蒙的全对:就是,捷报就一张红纸,跟天人这录取通知书cy学学呗。]
[忧国忧民一书生:百年名校啊,难怪天人学子如此向往。]
[少年当自强:书生,这段时日见你多一些了,是不用奔波了吗。]
[忧国忧民一书生:多谢关心,在下已经安置下来,近日无需继续漂泊。]
[赵哪吒:你离开家了吗?你阿爹阿娘,不担心你吗?]
[忧国忧民一书生:我爹娘皆已逝世。] ↑返回顶部↑
相聚之后,邓玉琲说了很多关于她的学生的事。
她讲他们的困难,讲他们的刻苦,说到动情处,不由红了眼眶。
薛皎和童霜安静听着,邓玉琲需要发泄,她心里还藏着愧疚,觉得自己抛下了学生们。
她爸爸真的给学校捐了一百万,这一百万会用来资助她的学生们,保证他们能读到哪里,就资助到什么时候。
转眼七月下旬,薛皎科三也考完了,她觉得比科二还简单一些,当然,最简单的还是理论考试。
科二科三都通过,就剩下科四,也是薛皎擅长的理论考试,不用去练车了,自己刷刷题,到了考试时间直接过去参考就行了。
提前批录取的学生已经陆陆续续收到录取通知书,薛皎基本上不怎么出门了,就在家等录取通知书。
七月二十二,这天薛青山记得特别清楚,因为他在上班,没在家,错过了女儿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一幕,十分懊恼。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老婆聪明,拍了拆件视频,就是这视频,不是单发给他一个人的,而是给亲朋们共赏的,让大家都见识一下北大的录取通知书长什么样。
薛皎也是头一回见,邮政的快递员到了小区门口给她打电话,薛皎丢下啃了一半的冰棍儿就冲下了楼,冯英紧随其后,带着小孙女找过来时,薛皎已经拿到包裹了。
红色的包裹皮上写着一个大大的“贺”字,还有显眼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等字样,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包裹很重要。
“恭喜。”邮递员诚心诚意道。
他这段时间送了不少录取通知书,这确实值得恭喜。
薛皎礼貌道谢,跟笑得合不拢嘴的妈妈以及蹦蹦跳跳替她开心的女儿一起回家。
回家之后,薛皎迫不及待开始拆快递,包裹打开后,拿出来的不只是录取通知书,厚厚的一沓。
最上面是暗红色的录取通知书本体,套着颜色稍微鲜亮一点的竖封,拆掉竖封,录取通知书正中央有一个“大学堂”的牌匾标志,旁边镌刻着一行小字:“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注)
打开外壳,里面就是录取通知书内页本体,偌大的北京大学校徽和名称在最上,下面是薛皎的名字,录取入法学院学习,以及报到时间。
薛皎和妈妈、女儿认真研究了一会儿录取通知书,冯英翻来覆去地拍了一遍,才满意收手,继续看包裹里的其他东西。
除了录取通知书本体,还有一套藏书票,可以像奏折一样打开,还有新生的行李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简介、校园卡及使用介绍,还有一本书,《初入燕园》。(注)
东西不少,都挺实用,考虑到新生入校对学校不熟悉,《初入燕园》最后还附了学校的地图。
冯英看得啧啧称奇,一叠声地夸赞,说学校想得周到。
[穿罗裙考状元:这录取通知书,真好看。]
[逢考必过:捷报跟天人的录取通知书比起来,被比到地下去了。]
[考的全会蒙的全对:就是,捷报就一张红纸,跟天人这录取通知书cy学学呗。]
[忧国忧民一书生:百年名校啊,难怪天人学子如此向往。]
[少年当自强:书生,这段时日见你多一些了,是不用奔波了吗。]
[忧国忧民一书生:多谢关心,在下已经安置下来,近日无需继续漂泊。]
[赵哪吒:你离开家了吗?你阿爹阿娘,不担心你吗?]
[忧国忧民一书生:我爹娘皆已逝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