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1 / 2)
“唔,有道理。”
“这么说,还是粮食作物占上风。”
“为啥不能是水稻呢,我可想吃正常的大米了,小时候的蟹田米,那叫一个香啊。”
“别说蟹田米,就是普通米也好吃啊,米皮厚的像皮冻。”
大家的记忆又回到了从前,那时候虽然粮食产量不高,但就是香气浓郁,后来产量跟上了,人人都能吃饱饭,又失去了本味。
关于大米的问题,江六没什么发言权,他也就是最近才敞开肚皮吃白米,古镇的米买了,圆的长的黑的绿的都好吃。
话题换到了从前的美味食物,每人心目中都有不可代替的天花板,说的众人口水横流。
可恶的林老板,把他家老菜馆儿的发家史说了一遍,什么以前是御厨咯,哪位皇帝喜欢吃什么,用料有多么复杂,做出来如何的美味,现在为啥吃不到…….
孔宵也不甘落后,说起从前他们食堂的大锅饭,请的都是各地的老师傅,煎炒煮炸个个都是精品菜,上头的领导吃的也是连连夸赞,每年视察工作,都不需要到外头吃。
老人们见多识广,把记忆中小时候吃过的美食也说了出来,虽然没有色香味俱全,但就是什么也代替不了。
等小朱跑腿把东西买回来时,大家都已经饿坏了,顾不上说话,先吃两口缓缓肚子。
“我也就去了四十来分钟,咋你们饿成这样?”小朱瞪大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他哥左右手同时开弓,恨不得长了五张嘴。
家里有菜馆儿的林老板,此时也像饿死鬼投胎,撕开烤鸡的大腿就啃了起来,边吃边喝果汁儿,满脸的畅快。
第229 章 离别。
接下来的几天,江六一直在忙于收购半夏和粗肋草,新苗培育没那么快,只出了预估价一千二,年份无要求。
年节前一天宰了大肥猪,家里的帮工们都分到了肉,每人歇假三日。
江余辉成婚隔天,就是乌洼商队出行之日,江家从老到小一刻也不得闲,张月娘拿到东家给的好皮子,就开始赶工衣物。
新婚的小两口商量好了,李婆婆在世时江余辉住李家,等老人不在了,再把那边房子改成豆腐作坊,他们搬回江家。
大哥新婚,江六送了两份贺礼,请寻古味的工作人员重新调整了地肥比例,粗细二肥的新方子交予大哥,以后地肥这块儿他只分三成的利润。
买了江家银楼最好的头面送大嫂李芸豆,是适合年轻女子的新样式,芸豆不止是他大嫂,也是令人满意的合作伙伴。
当然也没忘记给五姐攒家底,金包银的镯子一对,耳坠一对,样式不挑剔,实心压秤最重要。
江老太和纪淑燕没说什么,反倒是大娘田云花找到江六,说他不应该给江瑚买东西,嫁妆哪有弟弟攒的道理。
气呼呼的江瑚当即就表明,自己绝不会嫁人,她以后是要招婿的,弟弟给的不是嫁妆,是家底!
人群中的江六默默给女侠点赞,灌输新思想这么久,他五姐是学的最好的,就是有些学过头了,老想着往外跑。
….
时间来到商队出发当日,江老太早早起床在灶房忙活,昨儿个才做了婆婆的田云花红着眼眶进门,后头还跟着弟妹纪淑燕。
这顿早饭没让人帮忙,三人把两个孩子爱吃的东西都做了出来,腌蒜是满满一大碗,还装了小坛子带上。
为了不错过时间,江六昨晚没服药,这会儿正背着人给自己冲提神醒脑粉,小朱友情提供的速溶黑咖。
乌洼的咖啡黑豆也在采购名单中,要的量还不小,不光是喂牲畜战马,人也可以喝嘛。
洗漱完毕,到大堂屋,外头的天还没亮,得趁着夜色离开,这一桌子饭菜虽然没有很精致,但都是两位哥哥和狗蛋哥最爱吃的东西。 ↑返回顶部↑
“这么说,还是粮食作物占上风。”
“为啥不能是水稻呢,我可想吃正常的大米了,小时候的蟹田米,那叫一个香啊。”
“别说蟹田米,就是普通米也好吃啊,米皮厚的像皮冻。”
大家的记忆又回到了从前,那时候虽然粮食产量不高,但就是香气浓郁,后来产量跟上了,人人都能吃饱饭,又失去了本味。
关于大米的问题,江六没什么发言权,他也就是最近才敞开肚皮吃白米,古镇的米买了,圆的长的黑的绿的都好吃。
话题换到了从前的美味食物,每人心目中都有不可代替的天花板,说的众人口水横流。
可恶的林老板,把他家老菜馆儿的发家史说了一遍,什么以前是御厨咯,哪位皇帝喜欢吃什么,用料有多么复杂,做出来如何的美味,现在为啥吃不到…….
孔宵也不甘落后,说起从前他们食堂的大锅饭,请的都是各地的老师傅,煎炒煮炸个个都是精品菜,上头的领导吃的也是连连夸赞,每年视察工作,都不需要到外头吃。
老人们见多识广,把记忆中小时候吃过的美食也说了出来,虽然没有色香味俱全,但就是什么也代替不了。
等小朱跑腿把东西买回来时,大家都已经饿坏了,顾不上说话,先吃两口缓缓肚子。
“我也就去了四十来分钟,咋你们饿成这样?”小朱瞪大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他哥左右手同时开弓,恨不得长了五张嘴。
家里有菜馆儿的林老板,此时也像饿死鬼投胎,撕开烤鸡的大腿就啃了起来,边吃边喝果汁儿,满脸的畅快。
第229 章 离别。
接下来的几天,江六一直在忙于收购半夏和粗肋草,新苗培育没那么快,只出了预估价一千二,年份无要求。
年节前一天宰了大肥猪,家里的帮工们都分到了肉,每人歇假三日。
江余辉成婚隔天,就是乌洼商队出行之日,江家从老到小一刻也不得闲,张月娘拿到东家给的好皮子,就开始赶工衣物。
新婚的小两口商量好了,李婆婆在世时江余辉住李家,等老人不在了,再把那边房子改成豆腐作坊,他们搬回江家。
大哥新婚,江六送了两份贺礼,请寻古味的工作人员重新调整了地肥比例,粗细二肥的新方子交予大哥,以后地肥这块儿他只分三成的利润。
买了江家银楼最好的头面送大嫂李芸豆,是适合年轻女子的新样式,芸豆不止是他大嫂,也是令人满意的合作伙伴。
当然也没忘记给五姐攒家底,金包银的镯子一对,耳坠一对,样式不挑剔,实心压秤最重要。
江老太和纪淑燕没说什么,反倒是大娘田云花找到江六,说他不应该给江瑚买东西,嫁妆哪有弟弟攒的道理。
气呼呼的江瑚当即就表明,自己绝不会嫁人,她以后是要招婿的,弟弟给的不是嫁妆,是家底!
人群中的江六默默给女侠点赞,灌输新思想这么久,他五姐是学的最好的,就是有些学过头了,老想着往外跑。
….
时间来到商队出发当日,江老太早早起床在灶房忙活,昨儿个才做了婆婆的田云花红着眼眶进门,后头还跟着弟妹纪淑燕。
这顿早饭没让人帮忙,三人把两个孩子爱吃的东西都做了出来,腌蒜是满满一大碗,还装了小坛子带上。
为了不错过时间,江六昨晚没服药,这会儿正背着人给自己冲提神醒脑粉,小朱友情提供的速溶黑咖。
乌洼的咖啡黑豆也在采购名单中,要的量还不小,不光是喂牲畜战马,人也可以喝嘛。
洗漱完毕,到大堂屋,外头的天还没亮,得趁着夜色离开,这一桌子饭菜虽然没有很精致,但都是两位哥哥和狗蛋哥最爱吃的东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