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开霁 第21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潘之恒道:“启禀殿下,镇官统计的饥民人数是七千六百三十二,这七千多人的姓名、年龄和籍贯已经登记入册。昨日微臣依照册籍记录,发放信票,前来领取信票的饥民增至一万四千人,信票缺额超过七千,因此亏缺了三万石粮食。”
  华瑶看了一眼俞广容。
  俞广容立即会意,插话道:“信票缺了七千多张,这可不是小事,潘大人为何不尽快禀报殿下?殿下亲临视问,潘大人这才说出原委,您做官也做得太不谨慎,钱粮相关的事务,都是耽搁不起的。”
  俞广容是华瑶身边第一号的红人,潘之恒从来不敢得罪她。平日里她们二人见了面,彼此之间,客客气气,礼数无不周全。可是官场上的交际,多半有虚无实,此时俞广容说话不留一点情面,潘之恒的心里也添了一丝焦急。
  潘之恒实话实说:“官衙和粮食局正缺人手,核算钱粮、清查账目、发放信票这一桩桩的事务,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完。俞大人不在粮食局任职,您大概不知道这里的规矩……”
  华瑶打断了她的话:“什么规矩,谁定的规矩?”
  华瑶语气低沉,不怒自威。她俯视着潘之恒,目光尽显威严。
  潘之恒毕恭毕敬:“微臣失言,请您恕罪。”
  潘之恒在永州做官二十年,自有她的真才实学。她明实理,做实事,立实绩,但她并非进士出身,未曾在京城历练过,她的口才远不如俞广容。
  潘之恒一夜未眠,思维也不够敏捷,又被华瑶当面质问,她的脑海中一片空白。她想为自己辩解,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华瑶又问:“你这两天在忙什么?”
  潘之恒回过神来,如实禀告:“浅山镇居民约有一万四千人,流民约有三千人。官府设立的放票台共有四十处。数天前,衙役在全镇各大街道张贴告示,通知饥民前往各个辖区的放票台登记入册。全镇共有十个辖区,每个辖区分管四处放票台,从昨日起,官府每日发放一次信票,饥民凭借信票,次日可以在粥厂兑换粮食。”
  这些消息,华瑶早就知道了。
  潘之恒的思绪有些混乱,话也说得颠三倒四,华瑶听出了潘之恒的焦虑,就没再打断潘之恒的汇报。
  潘之恒继续道:“前日统计的饥民人数是七千,昨日饥民人数飞涨,很多人挤在西街的放票台附近,总是不肯转去别处。微臣差人打听,这才查明了形势,原是镇上传出一个谣言,只有西街的信票有效,别处的信票无效。饥民听信谣言,也不管官府告示上的条文,只想着争抢信票,抢到了才算吃了定心丸。西街的秩序混乱得不成样子,从午时起,到亥时止,微臣才把信票发完,也把饥民的人数算清楚了。”
  岑越忽然撩起袖袍,跪在潘之恒的身旁。他开口道:“五更天时,潘大人想把详情禀报殿下。微臣拦住了潘大人,重新审查了粮食局的钱粮账目,因此又耽搁了大半日,还请殿下责罚。”
  潘之恒是粮食局的检校官,岑越作为潘之恒的副手,也只是个副官。按照粮食局的规矩,他们二人的职责,正是把账目审查清楚,经过初审和复审,认定账目上的收支一字无误,才能把结果报告给华瑶。
  岑越提到了“审查账目”,表面上是在告饶,实际上是在暗示华瑶,他依法处事、依法办事,已算是尽到了心力。至于饥民过多、信票过少的问题,并不在粮食局的职责范围之内。
  岑越还说:“今日一早,微臣正要上疏奏闻,不知殿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殿下恕罪。全镇上下一切事务,终是瞒不过殿下的法眼。”
  岑越跪在距离华瑶一丈远的地方。华瑶多看了他一眼,他略微抬起头,目光依旧落在地上,始终不曾与华瑶对视。他穿着一件青灰色长袍,手腕处露出雪白绸缎的里衣,通身装扮十分整洁,虽无金玉配饰,却是干净朴素,朴素之中又有三分清雅。
  岑越是岑家的庶子,他的兄长岑清望则是岑家的嫡子,岑越与岑清望失和已久,兄弟二人势如水火。岑清望去世之后,岑家的家主向华瑶投诚,为表诚意,家主派出岑越辅佐华瑶。
  华瑶重用的那些文臣,办起事来都是尽心竭力的,岑越却是个例外。他似乎把自保放在第一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从不沾惹一点麻烦。
  岑家的家主已经献给华瑶八万两白银、八千石粮食。岑家既有一片诚意,华瑶暂时不能辜负他们。她要收服各大世家,还得把岑越留在身边,稍微宽待他一些,等到局势稳定下来,再把他调到更合适的位置上。
  当务之急,还是抚民治兵。
  思及此,华瑶淡淡地道:“你是粮食局的副官,为饥民请命,也是你的分内之事。食君之禄,自当分君之忧,这个道理,你可明白?”
  岑越深深地伏拜:“微臣谨记殿下教诲。”
  俞广容也附和道:“西街突发状况,也和信票有关,信票也是你们粮食局放出来的,岑大人,如何能把自己摘出去了?饥民无知,不过是听信了谣言,官员无知,那可是俗话说的‘事不关己不劳心’。”
  岑越和俞广容没有任何过节。俞广容这般针对他,他只觉得,俞广容已是华瑶的鹰犬。他不会埋怨俞广容,只因他的父亲也有一片趋炎附势的心思。不止父亲,北方的世家大族,约有十分之三,已在暗中投靠华瑶,诸事都要仰仗华瑶的庇护。
  在这人世间,权势就是最大的道理。世家子弟标榜自己不慕虚名、不贪俗利,其实也没几个人不想攀龙附凤。宦海沉浮,官场升降,只像一场大梦,富贵荣华转头空,功名利禄皆是恩宠。
  华瑶的权势如日中天,谁不想做她的鹰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