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科举路 第1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曾氏父子二人那边我已经交待好了,如今他们受了兴邦的恩,我家还还并收金银等物件,若他们是仗义的必然会将这件事守口如瓶。夫人,我知道你和岳母大人都夸过兴邦算卦很准,劳烦你再受累告知一下岳母大人守口如瓶。
  还有小舅子思齐也知晓这件事,稍后我会亲自修书一封告诉他这些事情,他是知道轻重的,日后必然不会再提。
  如此,兴邦日后或许便不会再吐血了。”
  李思微闻言连忙点头,说道:“相公你放心,我一定守口如瓶,也一定会管好我娘和弟弟。今日正好要回家去送中秋节礼,我今日里便会和我娘分说清楚。”
  季兴邦有些犹豫地挠头说道:“大堂兄,大堂姐,多谢你们二人对于我的照顾,兴邦必然会铭记于心,不敢忘记。之前我也帮桃花姐算过一卦,我待会儿也回去和她说说。”
  季兴杰和李思微都不可置信地看着他,然后季兴杰说道:“也是,当时说的时候桃花好似听到过这件事,她问你求了一卦也不稀罕。”他们夫妇二人并未问季桃花算了些什么,只是说回家之后要与季家的人也说一说这些,让大家日后不再提季兴邦算卦这件事了。
  季兴邦闻言总算松了口气,现下好似所有的事情都上了正轨了,他也可以从“神棍”这个身份里面解脱出来。他终于可以安心地回家过一个中秋节了呢!
  作者有话说:
  第42章 生辰宴席
  中秋节的假期过后, 四个同窗好友又聚到一起边吃边聊。虽然季兴杰与曾氏父子二人已经说过让他们对算卦这件事保密了,但是他们忘记防备之前回家的闵宏达了。
  而闵宏达也没有刻意隐瞒时穆宁这件事的意思,所以就直接问了季兴邦之前吐血之后身体是否修养好了, 倒是把时穆宁惹得一愣一愣的, 赶紧追问具体情况。
  碍于四人的交情, 再加上季兴邦本来就更看重时穆宁这个未来大舅哥, 所以几人也毫无保留地将这件事的始末告诉了时穆宁,惹得时穆宁惊讶不已,眼睛珠子都差点儿瞪出来,口中也是不断发出惊呼。
  讲完八卦和所有的事情之后, 大家对他自然又是一番吩咐:“你可千万不能把这件事告诉别人!”时穆宁也拍着自己的胸脯应了。
  吃完饭之后,季兴邦心中有些堵,他忽然想到:谁都说这件事不能再传了,到自己为止了,可是一般而言流言不都是这般才会越传越玄乎的么?自己是不是前路堪忧啊, 之前想的彻底摆脱神棍身份的想法到底能不能成还是一个大问号啊!
  算了, 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反正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呗!
  果不其然, 后来在时穆宁休沐日回家之后便赶紧屁颠屁颠地把这个奇闻告诉了自家妹子时晗雪——自家妹子能是其他人么?告诉她可不算违背誓言!
  于是这件事的知情人又扩大到了时晗雪。
  可想而知其他人对于“保守秘密”这件事所做的承诺有多么虚无, 这件事又被传得沸沸扬扬被多少人知道了。
  时晗雪这个与季兴邦生活圈子离得很远的人有些不太相信这个“故事”, 因此也只是以为是奇闻稍微了解了一下, 并未放在自己心上,也并未向其他人传递这个八卦。可并不是所有知情人都与她一般,这个消息还是慢慢传出去了。
  因此在之后的几个月内,好多人都会神神秘秘地找到曾氏父子、季兴邦、季兴杰等人印证传闻中“故事”是否属实, 季兴邦是否真的会算卦。
  幸好这几个当事人在别人来问的时候都是很沉得住气的, 一点儿都没有露怯, 反而哈哈大笑问怎会有如此荒谬的流言传出,季兴邦不过十几岁的黄口小儿,连秀才都还没有中呢,连《周易》这本经书都还没有开始学呢,哪儿就能算得这么准了!
  其实大家本就不能接受季兴邦是“神算”这般离奇的事情,听说了这个故事之后自己首先就持怀疑态度。而曾氏父子、季兴邦等“当事人”的现身说法又更加坚定了他们的判断,于是不少亲自问过他们的人再听到流言的时候反而帮他们辟谣了。
  “嗨,这都是瞎传的!我可是认识那得月楼的东家曾老爷,我亲自问过他,他说是没影的事儿!”
  “这是假的,是流言!你别不相信,我可是在县学念书的,那季兴邦就是我同窗,他今年才刚刚十三岁,十四岁都还没有满呢,也未考中秀才功名,还未开始学《周易》这本经书呢,哪儿就能算命了?没你说得这么神!”
  “季兴邦确实是季兴杰举人的小堂弟,可是人家季举人是神童,又不代表他堂弟也是!季兴邦现下连秀才还没考中呢,我也问过季举人,他都否认这件事了,一定是谣传!”
  “嗨,都编得没边儿了!若是传言季举人帮人算命还能信那么一点点,可是他那十几岁的小堂弟会有那样的本事?我可不信!怕是那个最贱的人编流言,没记住季举人的大名,换错成他堂弟季兴邦了。啧啧,听着都假!”
  于是,这几个月间,季兴邦便看着流言渐渐传播扩散开去,自己暗暗着急。然后不断在学校之中遇到前来求证的人,自己都打哈哈敷衍过去,到了后来就有很多人自发帮自己“辟谣”,让这件事飞快地过去了,没有引起更大的混乱。
  季兴邦终于能松了口气了,更让他开心的是曾阳夏的父亲因为信了他的推断,此番秋末去外地拉货就没有亲自参与,他准备半年时间都不离开魏县以避祸。同时他还告诫自家的商队一定要避开水路,尽量走陆路。
  季兴邦喜滋滋地想到:既然今秋曾伯父并未出门,那么他必然就不会遇到上辈子那件祸事了,曾兄也能好好地继续他的科举大业,说不得日后还能有一番作为呢。
  而曾伯父也是一个爱护活计的实诚人,他自己不走水路也没有让手下的伙计走水路,也是暗合了季兴邦的怜悯之心。否则船难之后便是他能侥幸活下来,其余伙计却是又无辜枉死,也是不美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