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梁元劭脊背一僵。
  慕习尝试回想,是什么时候和什么人来的,多半是三五年前了,那时慕府还如日中天,他想了半晌,但怎么也想不起来,只好放弃,他也知道,自己对嘉北之乱之前的事,总是有很多记不住。他的人生就这么被家破人亡划分了片段。
  但反倒是嘉北之乱之后,他才更像个活生生活在每一刻里的人,会痛会恨,会对自己的处境惶恐不安,会记得受过的屈辱和能缓口气的舒然。
  但在嘉北之乱之前,他更像是个脚不沾地飘荡的魂灵,人人都传慕公子性子孤高常人难得其青眼,甚至见面交谈都是少的,但其实他只是不感兴趣,他博闻强记过目不忘,年纪轻轻就如文曲星降世一般被捧为天才,身份又贵重,一出生就什么都有了,所以他对世间之事越发冷淡,没什么人或事能激起他想铭记的欲望。
  直到慕家倾倒,他才知从前这种忧愁也是一种运气和双亲爱护下的特权。
  但梁元劭却记得,他们在这里发生过什么,这里是他对慕习心意的开篇。
  32
  五年前,慕习十三岁,登金銮殿,皇上亲绶重礼,封圣童郎,举国同庆。
  慕习自十岁起,篇篇赋论皇上都读过并看重,但最让他欣喜的是,天降文曲星,乃庇佑大梁的吉兆。
  那天之后,满朝文武都在等他金榜高中登科入仕,有心思地便早早开始筹谋逢迎了。
  只因皇上特许,他十三岁也可科举,在满十六正式为官前,准他在三省六部轮换学习。
  此荣宠,可是大梁建朝来独一份的。
  然那年科举,慕习却并未参加。
  科举后,慕知章推行书塾改革,从过往只看圣贤书到更应知天礼懂风物解人生疾苦,半大的孩子都甚为欣喜,都是爱动的年纪,哪样不比苦背书强。
  民间的动向传进了宫中,一众皇子皇孙也心痒难耐,不知哪个起的头,央着慕知章也要出宫门,去看看外面。
  皇上那时到底是爱重慕知章的,思来想去还是准了,皇帝尚有微服私访一说,几个孩子不碍事的。
  但那天依然是好大的阵仗,派出去半个禁军,前呼后拥着一堆孩子,哪能见到什么民间疾苦啊,老百姓都只顾着跪地磕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