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观察笔记 第10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婉抿了抿唇,“靠我对你们的怜悯。”
  张洛对捡药的校尉道:“把她拉起来。”
  杨婉被锦衣卫架起身,在力士面前,她就像一丛绒绒的藤萝花,伶仃地挂在那儿,张洛抬起头手,然而手指还没触碰到她的下巴,却听她道:“我不喜欢被人这样触碰。”
  张洛沉默了一阵,慢慢地垂下手。
  校尉把捡好的草药呈给张洛,张洛接过,伸手递到杨婉眼前,杨婉戒备地看着他,却并没有接下。
  张洛仰起下巴,低目看她道:“杨婉,我没有你想得那般无耻。父亲有负皇恩,理当判罪,清波馆一案我不会报复你,你不服礼法管束,插手朝廷官政的罪,我也暂且记下。”
  他说着将手臂一抬,“药拿回去,你好自为之。”
  金阳西垂,满地长影。
  杨婉将药抱回怀里,半晌,才缓缓地把强顶在胸口的那一股气,哽了出来。
  她拢紧衣衫,快步走到内东厂,邓瑛却并不在厂衙内,覃闻德告诉杨婉,明日常朝,陛下要临奉天门,司礼监今日按例要大议,都主参议去了。
  大明自太祖皇帝起,日朝通常都是不停歇的,即便恶劣天气,也很少免朝。只有遇到后妃、亲郡王薨逝,例行“辍朝仪”一日到三日不等。但到了贞宁帝这一朝,却逐渐懈怠起来。贞宁四年起,常朝基本上已经罢行,日常行政彻底交给了司礼监与内阁配合,只有遇到重大的朝政议题,贞宁帝才会登奉天门听政。
  杨婉推算贞宁十四年的时间,最近的一场皇帝亲临的日常是正月二十三,也就是明日。
  贞宁帝王对国家财政的掌控是有执念的,年初通常大议财政,这是家国生路,一旦议得不好,对户部和地方赋税甚至边防都是浩劫,再加上,今年是杭州试行“田亩新税”的第一年,内阁年前就在养心殿陈过情,恳请贞宁帝临门钦议。
  皇帝要亲临日朝,头一晚司礼监几乎人人都不得睡。
  邓瑛久坐难起,索性立在书案前,弯腰翻看户部的奏章。
  檐下化雪,雪水一梭一梭地砸在窗下,正堂内的炭火越烧越少,两个小太监见邓瑛畏寒,便偷偷将炭火盆子挪到了他的脚边。
  “腿上又不好了吗?”
  何怡贤从外面走进来,胡襄忙服侍他脱下斗篷。
  邓瑛放下笔,“谢老祖宗关心,季节之交,总是会疼几日。”
  何怡贤走到他面前道:“还能支撑?”
  “奴婢能。”
  “我看得养一养。”
  邓瑛垂头不言,何怡贤道:“弹劾你的折子内阁已经写出来了,明日朝上,便有人当朝诵奏。”
  邓瑛握笔的手顿了顿。
  何怡贤续道:“知道起头的人是谁吗?”
  “不知。”
  “是你的老师。”
  邓瑛慢慢握紧了手中的笔。
  何怡贤看着他的手指,平声道:“你再对这些人好又怎么样,几千亩的学田收着租子,你今年连一座二进的院子都没买上,不知道,还以为主子多苛待你,我今儿把你的病和境况跟主子提了一嘴,主子有赏,叫你明日去领受。”
  邓瑛抬起头,“老祖宗什么意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