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攻克广汉(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日,臧宫率部撤回江州,在江州暂做休整,将军中的伤兵留在江州,从江州调走精壮,补充编制,而后,五万汉军北上广汉郡。
  臧宫率部来攻,延岑急忙向公孙述求援。目前留守成都的兵力已经不多,不可能再抽出兵力给延岑,思前想后,公孙述传书公孙恢,让公孙恢抽调兵马,增援延岑。
  现在,吴汉还没有率军北上的意思,武阳这里也算太平,十多万的蜀军驻守的武阳,也着实是有些浪费兵力。
  公孙恢和史兴一合计,决定把王元调走。
  王元是隗嚣的部下,属陇军派系,在公孙述这边,他始终都是格格不入。
  公孙恢和史兴也没有很待见王元,反而觉得王元这个人就是个丧门星,先是克死了隗嚣,后又克败了隗纯,现在跑到己方这边,还指不定要克死谁呢。
  不如把王元弄到延岑那边,反正这两人都属一丘之貉。论领兵打仗,两人都没什么本事,但论跑路,两人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就这样,在公孙恢和史兴的安排下,王元率领两万蜀军,去往广汉郡增援延岑。
  公孙恢和史兴也不是有多大本事的人,但他俩看人倒是挺准的,延岑当真能称得上跑路界的第一高手。
  他从汉中跑到南阳,从南阳跑到南郡,从南郡跑到益州,一路跑下来,可谓是身经百战。
  延岑的嗅觉极为敏锐,每逢交战,他都能嗅到战败的气味,并提前做好跑路的准备,虽说吃过无数场败仗,但延岑直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呢。
  驻守广汉郡的延岑,还没等到王元的率兵来援,就先和臧宫碰上了。双方于广汉郡的广汉县,展开了一场针尖对麦芒的交锋。
  延岑依旧是发挥出了他的特长,双方交战没多久,延岑就预感到己方恐怕要战败,他也由中军撤到了后军。
  作为全军主将,不在中军指挥战斗,而是跑到后军去避险,这样的军队,想不败也挺困难的。
  果不其然,以延岑为首的五万蜀军,被臧宫为首的五万汉军,杀得大败,早就在后军做好跑路准备的延岑,见到前军已败,立马调头就跑。
  主将都跑了,下面的将士们哪里还会拼死作战,五万蜀军,好似一盘散沙似的溃败下来,四散奔逃。
  五万大军,一场交战,一溃千里,蜀军将士光是自相践踏所造成的伤亡,就已不计其数,反观延岑这位主将,倒是一点伤没受,跑得比谁都快,从广汉郡一路逃回成都。
  延岑跑得够快,同时也是坑队友的能手,王元千里迢迢的来到广汉郡增援,结果他刚到平阳乡,正准备与延岑部汇合呢,延岑已经先跑路了,以臧宫为首的汉军,携大胜之余威,直奔平阳乡而来。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汉军,王元心灰意冷。
  有延岑在,他与延岑合兵一处,还有与汉军一战之力,现在延岑都率部跑路了,只剩下他率领的两万兵马,如何能是五万汉军的对手?
  这一仗,他若是打,必败无疑,他自己恐怕也没有活路。
  但他若不战而逃,像延岑一样跑回成都,他就有活路了吗?他是陇系将领,在人家蜀地这里,终究属外人,看他不顺眼的人多了去了。
  汉军占领广汉郡,成都朝廷一定得找个人出来背锅,延岑是公孙述眼前的红人,延岑不可能背锅,那么还有谁来背锅,也就剩下他王元了。
  所以,现在王元面临的处境是,战,死路一条,逃,同样死路一条,无论是战是逃,他都没有活路。
  当汉军推进到平阳乡的时候,王元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降。
  除了投降,王元现在真的是没有别的出路了。
  以王元为首的两万蜀军,在平阳乡这里没有做出任何的抵抗,悉数向汉军投降。王元脱光上衣,自缚绑绳,去见臧宫,向臧宫负荆请罪。
  臧宫和岑彭一起合作久了,性情变得与岑彭也颇为相似,对于主动来降的王元,臧宫并没有难为他,反而亲自解开他身上的绑绳,以好酒好菜款待王元。
  至此,西陇势力的最后一位元老,王元,也投降了汉室,当年隗嚣一手建立起来的西陇势力,彻底覆灭。
  臧宫在广汉郡击败延岑,逼降了王元,汉军开始向广汉郡的深处腹地进发,直逼成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