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七零搞科研[系统] 第15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何凤兰翻身面对着孙大林,给他提意见:“我说你就不能硬气点?狠狠收拾那些人一顿啊,让他们知道知道咱们的厉害,省的他们拿着鸡毛当令箭,以为自己认识几个字能上天。”
  “老娘闺女还是技术员,受过县里表彰,还能去首都出差,老娘嘚瑟了吗?”
  何凤兰觉得那些知青就是半瓶水晃荡,不知道天高地厚。
  孙大林又是一口长叹,“咋收拾?你看闹得欢腾的人吃我那一套吗?我又不是没吓唬没收拾过他们,人家丁点不害怕,继续振振有词的呛声。”
  孙大林都觉得上面管分配的人在故意整他们大杨村了,要不然为啥分配到大杨村的知青如此难缠。
  “那是你没有收拾到他们痛处!”何凤兰思索,“有人家里条件好,不指望分粮过日子,那么让他们干最脏最累的活,最好一天下来,直接躺床上,啥话都不想说的那种!”
  “啥刨地、施肥、开垦荒地,统统安排给他们!”
  如今农村大多数施肥的原料可是农家肥,化肥比较少,关键不好得。
  孙大林有一瞬间心动,但问题在于他不放心把这样的活交给那些人,担心那些搞破坏,地可是事关一年的收成,关乎口粮。
  听到孙大林担心的话,何凤兰翻个白眼,平躺下来,骂道:“你担心这个,操心那个,都是多余!”
  “他们能干多少活?干不好往死里干!一遍不成两遍,两遍不成三遍,直到符合标准再让他们收工,不完成不让他们休息,这还收拾不了他们?”
  说完,何凤兰打个哈欠,闭上眼睛,说:“行了,时候不早,早点睡吧,明天还得下地干活。”
  听完何凤兰的建议,孙大林很心动,他实在受不住那些人闹腾了,一天天净给他们做主了,啥事别想干。
  于是到第二天上工,那些闹腾的厉害的几个知青发现自己的工种变了,之前是和小孩子一起,拾麦子。现在正值秋收,村里十分忙碌,搭理他们的人少很多,甚至有些替知青干活的人都被家里人强制叫回去。
  虽然没有人帮忙会辛苦一些,但还好,因为拾麦子的活真的很轻松,弯弯腰就行,当然因为轻松,工分很少,顶天一天四个工分。
  而他们几个,甚至都拿不到四个工分。
  现在则变成和大家一起割麦子,且有指标的,分片分区,俩人一组,合作割完才能下工。
  麦子成熟,大片金黄,今年麦子收成好,麦穗低垂,一看就知道麦粒充足,风一吹,拂过一片弯腰的小麦,此起彼伏,庄稼人就爱这样的景色。
  但这几个知青就不乐意了,他们苦着脸,看着分配给他们麦地,苦大仇深。
  他们两两搭配,分配的地正好在一块。
  但他们还不能不干,因为要是不干,他们就不占理了,上面让他们下乡是支援贫下中农,帮扶农民的,不愿意干农活能是帮扶吗?
  如此行为,是不是对政策不满?是不是想造反?
  孙大林就是以此为借口退他们回知青点都行,退回知青点,再分配的地方是啥样,他们不傻,心中都数。
  于是只能满腹怨言拿起镰刀,开始割小麦。
  镰刀他们会使,之前有人教过,准确来说,一开始他们干的活就是割麦子,后来为啥变成拾麦子了呢?
  那得问他们干了些啥。
  装肚疼请假、指挥别人替干、随意敷衍收割,没个几天,孙大林看不惯他们那么糟蹋庄稼,索性换了。
  因为有前一次的成功经验,这一次这四人想要重复套路,其中一个穿皮鞋下地的姑娘,眼珠一转,对和自己搭档的男人吆喝:“赵平运,我这份你帮我干了吧!”
  女生口气颐指气使,根本没有请求的意思,完全是同志,同时她神态骄傲,仿佛告诉赵平运,你能替我干活,是你的福气。
  赵平运是一个苦瓜长相的男人,二十三岁,按理来说,这个年纪正值青壮年,应该有一把子力气,但其实赵平运身材瘦削,薄的好似一张纸,细胳膊细腿,搬运一捆麦子,他都提不起来,要知道村里老娘们都可以,人家甚至一下能提两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