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的科举日常 第154节(4 / 4)
谢六自认为从锦绣这里得到了大力支持,兴冲冲走了。
锦绣继续翻看公文,看到有人试探性的提议,将之前在明安府各大公交站牌上立的功德牌子撤了。
这次被锦绣一并清算的,就有当初在乡下主持种植水稻的万大人,还有当初一力主张建立公车的钱大人。
这两位大人的功绩,就明晃晃的立在主街的几个最显眼位置,人来人往,认不认识字的,都能看两眼,顺便跟自家孩子,乡下来的亲戚炫耀两句。
以前那两个站牌都不用原本的名字了,一律被百姓亲切的称呼为“万xx大人站”,“钱xx大人站”。
但自从上次出事后,百姓的嗅觉也很敏锐,路过那里时,锦绣听了好几次,都已经恢复成原来的站牌名称,再无人提起这两位大人当初的功绩。
加之经过元老爷几个月的努力,锦绣在民间的名声比之以往更上一层楼,声望更高,一举一动更能牵动人们的情绪。 ↑返回顶部↑
锦绣继续翻看公文,看到有人试探性的提议,将之前在明安府各大公交站牌上立的功德牌子撤了。
这次被锦绣一并清算的,就有当初在乡下主持种植水稻的万大人,还有当初一力主张建立公车的钱大人。
这两位大人的功绩,就明晃晃的立在主街的几个最显眼位置,人来人往,认不认识字的,都能看两眼,顺便跟自家孩子,乡下来的亲戚炫耀两句。
以前那两个站牌都不用原本的名字了,一律被百姓亲切的称呼为“万xx大人站”,“钱xx大人站”。
但自从上次出事后,百姓的嗅觉也很敏锐,路过那里时,锦绣听了好几次,都已经恢复成原来的站牌名称,再无人提起这两位大人当初的功绩。
加之经过元老爷几个月的努力,锦绣在民间的名声比之以往更上一层楼,声望更高,一举一动更能牵动人们的情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