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24)(3 / 3)
持戒法的本质在于修行,戒律自然沟通天地,如天地不稳,戒律自然也就不稳了。守一就是被坑在此处,他没有违戒,却因为天地的变动导致自身的修行出了问题,以至于不得不舍身转世。
话说到这里,赤真子就明白了。他不会继续追问,再细问下去,那就要涉及到吴侯的秘戒内容了。
你秘密转世到这里,是为了调整你的戒?赤真子问道。
吴侯道:算是吧。
持戒法是他修行的根基,他的号就是因此而取的。所以当他的戒动摇之时,他便伤了根基。天地之道有动荡,但他却没有办法力挽狂澜将之修正,如果不想舍戒,就只能调整他的戒。但戒又岂是能够轻易调整的?为此故,他不得不舍了一身的修为,转世重投,而吴可忌的一生都没有修行,亦是在不断地试探、调整,至今也未能成。未能成才是正常的,戒的根基在于道,根已经动摇,又怎么能够指望枝干稳固呢?
要想改戒,要么小心翼翼地修去烂伤之处,要么彻底裁枝新发,两条路都不好走,他以两世身命相祭,凭决绝之念,强行稳固下持戒法。
他已给出了理由,但这理由还不够。这些事他在点苍山也可以做,为什么要特地避开呢?
赤真子已经想到了。曾经他想不明白吴侯为何要以偏激的手段行事,现在却明白了,他痛惜地看着吴侯。
吴侯摇了摇壶,壶中已经没有酒了。他目光落在空处,似是对赤真子说,又像是自己在喃喃:因果已经乱了,行善守戒的意义在哪里?
当行善成了容易欺侮,当为恶反可攥取利益,众生受此引导,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吴侯庙前的信徒们往来,小鼓做小童打扮,被大香炉的热气蒸得小脸泛红额上生汗,将线香递给排队的信徒,看他们虔诚叩拜向神明祈求顺遂。
众生口中的神仙,也只是走在修行路上的生灵,修行者不需祈求,修行者依道而行,道就是他们的指引与庇护。
可是,若道乱了呢?
因果毁断命气混乱,善恶没有了奖惩,修行便失去了指引,众生迷茫。
吴侯不是在问自己,他是在问众生。他修持了两辈子的守戒法,心坚意定,无论外境如何转变,他的心意是不会随之而改的。他试过调整他的戒,可那会违背他的心,那与舍戒又有什么不同呢?他不愿舍戒,难道是舍不得持戒法的力量吗?他修行持戒法,难道修的是力量吗? ↑返回顶部↑
话说到这里,赤真子就明白了。他不会继续追问,再细问下去,那就要涉及到吴侯的秘戒内容了。
你秘密转世到这里,是为了调整你的戒?赤真子问道。
吴侯道:算是吧。
持戒法是他修行的根基,他的号就是因此而取的。所以当他的戒动摇之时,他便伤了根基。天地之道有动荡,但他却没有办法力挽狂澜将之修正,如果不想舍戒,就只能调整他的戒。但戒又岂是能够轻易调整的?为此故,他不得不舍了一身的修为,转世重投,而吴可忌的一生都没有修行,亦是在不断地试探、调整,至今也未能成。未能成才是正常的,戒的根基在于道,根已经动摇,又怎么能够指望枝干稳固呢?
要想改戒,要么小心翼翼地修去烂伤之处,要么彻底裁枝新发,两条路都不好走,他以两世身命相祭,凭决绝之念,强行稳固下持戒法。
他已给出了理由,但这理由还不够。这些事他在点苍山也可以做,为什么要特地避开呢?
赤真子已经想到了。曾经他想不明白吴侯为何要以偏激的手段行事,现在却明白了,他痛惜地看着吴侯。
吴侯摇了摇壶,壶中已经没有酒了。他目光落在空处,似是对赤真子说,又像是自己在喃喃:因果已经乱了,行善守戒的意义在哪里?
当行善成了容易欺侮,当为恶反可攥取利益,众生受此引导,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吴侯庙前的信徒们往来,小鼓做小童打扮,被大香炉的热气蒸得小脸泛红额上生汗,将线香递给排队的信徒,看他们虔诚叩拜向神明祈求顺遂。
众生口中的神仙,也只是走在修行路上的生灵,修行者不需祈求,修行者依道而行,道就是他们的指引与庇护。
可是,若道乱了呢?
因果毁断命气混乱,善恶没有了奖惩,修行便失去了指引,众生迷茫。
吴侯不是在问自己,他是在问众生。他修持了两辈子的守戒法,心坚意定,无论外境如何转变,他的心意是不会随之而改的。他试过调整他的戒,可那会违背他的心,那与舍戒又有什么不同呢?他不愿舍戒,难道是舍不得持戒法的力量吗?他修行持戒法,难道修的是力量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