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 / 3)
吴楠受不了各种谩骂、质疑和满怀恶意的谣言选择跳江自杀,被路过的竹韵救下。
说到这里吴楠已经泣不成声。
前段时间忙,竹韵没关注新闻,对事情不太了解,但她确定,吴楠是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因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起银行劫案而得名,又称人质综合症,是指受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同情、认同、依赖等感情,结成融洽、友好的关系,甚至开始帮助加害人的症状。
心理学上对病症的来源还不能解释,但竹韵相信,她在被囚禁中一定发生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
那晚被竹韵救下,犹豫再三,吴楠鼓起勇气来了韵和心理诊所。
做了初步治疗,竹韵将吴楠送到门外:“吴女士,一周后复诊,可以多听舒缓的音乐,如果有条件可以养一只小动物,对你的情绪会有帮助。”
送走了吴楠,陈故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身后。
“那个案子我在报纸上看到过,不过案子的细节报纸上不会写,可以去市局查。”
竹韵转身:“谢谢陈老。”
……
竹韵算了下时间,如果路上不赌,去市局查档案再蹭封析扬的车去警院听讲座,正好来得及。
案子不是市局办的,档案在城南分局高地县派出所。
封析扬不在,拿着宋局批的条子,熊少华自告奋勇带竹韵去调档:“竹医生,其实这个案子你都不用去调档,问老大,他最清楚。”
竹韵不解。
“那会老大还没回来,在派出所……”
看见竹韵疑惑的眼神,熊少华发现自己说错了话,忙往回找补:“就……反正因为一些不重要的事,老大在派出所待过一阵,那天有个男的带了两个姑娘上户口,一个姑娘看着八、九岁,另一个小一点,大概五、六岁样子,俩小孩儿长得又瘦又小,脸上白得都没血色,老大起疑,多问了两句发现不对。”
竹韵追问:“怎么不对?”
“大的那个说自己已经十四,小的也说自己九岁,哪儿有小孩发育不良成那样的,关键她们说家里还有个姐姐。”
“老大跟所里汇报了以后,借口做人口普查,去那人家里才发现了俩小孩儿说的姐姐其实是她们俩的妈——吴楠,你猜怎么着,” 熊少华说得玄乎,“正好碰上那人放吴楠出来透气,这才把案子破了。”
竹韵好像有些明白了。
“那男的有老婆,但是老婆不能生,夫妻俩一合计,绑了独自放学回家的吴楠,吴楠生下了两个孩子,那女的都对外声称是她生的,一边抢了人家孩子,一边又嫉妒吴楠,把吴楠母女三个关在地窖里,不给饭吃,打骂都是家常便饭。”
熊少华换了口气:“倒是那男的,时常趁老婆不在家偷偷给吴楠塞些吃的,偶尔带她出来晒晒太阳。”
竹韵已经能够明白吴楠的心理了,在长期的囚禁和虐待中,那个对她施以暴行的人施舍的一丁点好,被她当做了黑暗中的光束,救命稻草,为了活命,她拼命抓住不放,开始讨好那个人,甚至开始觉得其实那个人并不是坏人,。
世人没经历她的生不如死,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谴责谩骂。
熊少华叹了口气:“其实她是真的很可怜,能坚持到被救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还被骂成那样。”
竹韵问:“那两个孩子现在在哪里?”
“在吴楠父母家,大概日子也不会好过,吴楠父母现在连女儿都不接受,更不接受这两个外孙女。”
没有人能够真正对别人的痛感同身受,却用自己可怜的认知去评判别人的行为,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道德准则,否则就是活该,就是该死。
…… ↑返回顶部↑
说到这里吴楠已经泣不成声。
前段时间忙,竹韵没关注新闻,对事情不太了解,但她确定,吴楠是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因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起银行劫案而得名,又称人质综合症,是指受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同情、认同、依赖等感情,结成融洽、友好的关系,甚至开始帮助加害人的症状。
心理学上对病症的来源还不能解释,但竹韵相信,她在被囚禁中一定发生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
那晚被竹韵救下,犹豫再三,吴楠鼓起勇气来了韵和心理诊所。
做了初步治疗,竹韵将吴楠送到门外:“吴女士,一周后复诊,可以多听舒缓的音乐,如果有条件可以养一只小动物,对你的情绪会有帮助。”
送走了吴楠,陈故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身后。
“那个案子我在报纸上看到过,不过案子的细节报纸上不会写,可以去市局查。”
竹韵转身:“谢谢陈老。”
……
竹韵算了下时间,如果路上不赌,去市局查档案再蹭封析扬的车去警院听讲座,正好来得及。
案子不是市局办的,档案在城南分局高地县派出所。
封析扬不在,拿着宋局批的条子,熊少华自告奋勇带竹韵去调档:“竹医生,其实这个案子你都不用去调档,问老大,他最清楚。”
竹韵不解。
“那会老大还没回来,在派出所……”
看见竹韵疑惑的眼神,熊少华发现自己说错了话,忙往回找补:“就……反正因为一些不重要的事,老大在派出所待过一阵,那天有个男的带了两个姑娘上户口,一个姑娘看着八、九岁,另一个小一点,大概五、六岁样子,俩小孩儿长得又瘦又小,脸上白得都没血色,老大起疑,多问了两句发现不对。”
竹韵追问:“怎么不对?”
“大的那个说自己已经十四,小的也说自己九岁,哪儿有小孩发育不良成那样的,关键她们说家里还有个姐姐。”
“老大跟所里汇报了以后,借口做人口普查,去那人家里才发现了俩小孩儿说的姐姐其实是她们俩的妈——吴楠,你猜怎么着,” 熊少华说得玄乎,“正好碰上那人放吴楠出来透气,这才把案子破了。”
竹韵好像有些明白了。
“那男的有老婆,但是老婆不能生,夫妻俩一合计,绑了独自放学回家的吴楠,吴楠生下了两个孩子,那女的都对外声称是她生的,一边抢了人家孩子,一边又嫉妒吴楠,把吴楠母女三个关在地窖里,不给饭吃,打骂都是家常便饭。”
熊少华换了口气:“倒是那男的,时常趁老婆不在家偷偷给吴楠塞些吃的,偶尔带她出来晒晒太阳。”
竹韵已经能够明白吴楠的心理了,在长期的囚禁和虐待中,那个对她施以暴行的人施舍的一丁点好,被她当做了黑暗中的光束,救命稻草,为了活命,她拼命抓住不放,开始讨好那个人,甚至开始觉得其实那个人并不是坏人,。
世人没经历她的生不如死,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谴责谩骂。
熊少华叹了口气:“其实她是真的很可怜,能坚持到被救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还被骂成那样。”
竹韵问:“那两个孩子现在在哪里?”
“在吴楠父母家,大概日子也不会好过,吴楠父母现在连女儿都不接受,更不接受这两个外孙女。”
没有人能够真正对别人的痛感同身受,却用自己可怜的认知去评判别人的行为,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道德准则,否则就是活该,就是该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