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妈妈 第78节(3 / 4)
早秋心如擂鼓,赶紧摇醒一边的田华,对迷迷糊糊醒来的丈夫说:“她哭了,你管一下,我要出门了。”
她匆匆忙忙地换好鞋子,拿上工具,也不管身后的父女如何,逃似的离开了。
早秋说不清那是一种什么情绪,害怕或者心虚,可能都有。差一点点,她就亲手杀了自己的孩子。不过这份心情里面并没有后悔和自责,后悔和自责的前提是要认同,她对这个孩子没有认同感,所以就像失手害了一个小动物一样,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忏悔之意。
直到如今,她对眼前只有三岁多的田娜依然没有作为母亲对孩子的认同感。老人都说最疼孩子的就是母亲,母亲仿佛天生会爱自己的孩子。
但她不是,也没有类似的感受。真如母亲说的那样,她是个丧尽天良该遭雷劈的人么?因为生不出对孩子的怜爱,所以失去了作为母亲作为女人的母性和人性么?
她有时也想像那些生了孩子的妇女一样,去催熟自己的母爱。然而做不到,没有就是没有。
在早秋胡思乱想之际,田娜已经吃干净了碗里的饭。
“妈妈。”
早秋从纷乱的思绪里回过神,后知后觉意识到她这声妈妈是在喊自己。
“你很讨厌我吗?”
田娜看着她,眼里没有畏惧、没有悲伤、没有愤怒,有的只是清澈的好奇。
早秋咽了口唾沫,环抱住胳膊,“为什么这么问。”
田娜摇摇头,她把桌上的筷子摆正,“你讨厌我,为什么要生我?”
这个问题令早秋哑口无言。过去的过去,她问过自己无数遍,答案是可悲的。她不是因为爱情或者对孩子的期待生下田娜,她是因为无知才生下田娜。
村里大部分女人也不是因为爱情生下孩子,说起来无知的人不止有她,为什么偏偏她最抵触?早秋很难解释自己的心情,因为她没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人。
大家都说,生孩子是延续香火,延续的是自然是男方的香火。她,还有其他做了妻子的女人,生了孩子的女人,不过是延续香火的工具,靠牺牲自己促成别人一桩美事。
当然,这种话早秋只能在心里想,无法对外人说。如果被母亲或者其他人听见了,会觉得她是疯子,是颠婆,尽说些丧尽天良违背常理的话。
早秋不想做工具,她的内心有不可说的熊熊的野望,她还年轻,浑身散发着力量,不想像蜡烛一样在这个地方、这个家庭、这个母亲的身份上,把自己燃烧殆尽。她读了很多书,第一次知道原来无论是哪个世纪、哪个国家的女人,都有她这样的遭遇,都有她这样的烦恼。
她们靠着不死的决心和勇气冲破枷锁,寻找内心的真理。这些故事带给了她莫大的鼓舞,让早秋的心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宁静,她越来越狂躁。
她冒出了可怕的想法,认为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改变,认为自己不属于这个小渔村,认为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她,这令她感到难言的振奋。然而,现实是她什么都改变不了,依旧呆在这个小渔村,看不见更广阔的天地。
现实和理想的巨大落差让早秋经常崩溃,在深夜痛哭。
看到田娜,就会让她清晰意识到自己被困,在重蹈覆辙,在走每个无知女人都在走的路,这个现实让她失去力量,让她从内而外的感到沮丧。
更不用说,田娜是田华的孩子,虽然是她生的,但根本还是田华的孩子,不是她的,她只是负责生产而已。田娜的存在仿佛时刻在提醒她不要忘记自己作为工具所具备的那些属性。
无私奉献,贤良淑德。
早秋最终什么也没回答她。
有人跑到家门口,对着她说:“成早秋,你男人晕倒了。”
田华在出工的路上晕了,被路过的村民看见,大家围成一团,拍他叫他,怎么搞他都不醒,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终于有人说抬去医院,这才搬来些工具,把他运到了诊所。
诊所里的医生说治不了,立马打了电话,田华又被送到了县医院。
早秋带着女儿赶到医院,医生对她说,是胰腺癌晚期。早秋不知道胰腺癌是个什么病,但听得懂晚期,她问田华还能活多久?医生说就这么几个月了,又质问她早前没发现异常吗。
早秋不懂这些,只知道田华早几年一直说肚子疼肚子疼,去镇上的医院检查出了肾结石,医生说是肾结石导致的腹痛,结石算不上什么大病,田华本人也不在意。 ↑返回顶部↑
她匆匆忙忙地换好鞋子,拿上工具,也不管身后的父女如何,逃似的离开了。
早秋说不清那是一种什么情绪,害怕或者心虚,可能都有。差一点点,她就亲手杀了自己的孩子。不过这份心情里面并没有后悔和自责,后悔和自责的前提是要认同,她对这个孩子没有认同感,所以就像失手害了一个小动物一样,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忏悔之意。
直到如今,她对眼前只有三岁多的田娜依然没有作为母亲对孩子的认同感。老人都说最疼孩子的就是母亲,母亲仿佛天生会爱自己的孩子。
但她不是,也没有类似的感受。真如母亲说的那样,她是个丧尽天良该遭雷劈的人么?因为生不出对孩子的怜爱,所以失去了作为母亲作为女人的母性和人性么?
她有时也想像那些生了孩子的妇女一样,去催熟自己的母爱。然而做不到,没有就是没有。
在早秋胡思乱想之际,田娜已经吃干净了碗里的饭。
“妈妈。”
早秋从纷乱的思绪里回过神,后知后觉意识到她这声妈妈是在喊自己。
“你很讨厌我吗?”
田娜看着她,眼里没有畏惧、没有悲伤、没有愤怒,有的只是清澈的好奇。
早秋咽了口唾沫,环抱住胳膊,“为什么这么问。”
田娜摇摇头,她把桌上的筷子摆正,“你讨厌我,为什么要生我?”
这个问题令早秋哑口无言。过去的过去,她问过自己无数遍,答案是可悲的。她不是因为爱情或者对孩子的期待生下田娜,她是因为无知才生下田娜。
村里大部分女人也不是因为爱情生下孩子,说起来无知的人不止有她,为什么偏偏她最抵触?早秋很难解释自己的心情,因为她没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人。
大家都说,生孩子是延续香火,延续的是自然是男方的香火。她,还有其他做了妻子的女人,生了孩子的女人,不过是延续香火的工具,靠牺牲自己促成别人一桩美事。
当然,这种话早秋只能在心里想,无法对外人说。如果被母亲或者其他人听见了,会觉得她是疯子,是颠婆,尽说些丧尽天良违背常理的话。
早秋不想做工具,她的内心有不可说的熊熊的野望,她还年轻,浑身散发着力量,不想像蜡烛一样在这个地方、这个家庭、这个母亲的身份上,把自己燃烧殆尽。她读了很多书,第一次知道原来无论是哪个世纪、哪个国家的女人,都有她这样的遭遇,都有她这样的烦恼。
她们靠着不死的决心和勇气冲破枷锁,寻找内心的真理。这些故事带给了她莫大的鼓舞,让早秋的心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宁静,她越来越狂躁。
她冒出了可怕的想法,认为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改变,认为自己不属于这个小渔村,认为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她,这令她感到难言的振奋。然而,现实是她什么都改变不了,依旧呆在这个小渔村,看不见更广阔的天地。
现实和理想的巨大落差让早秋经常崩溃,在深夜痛哭。
看到田娜,就会让她清晰意识到自己被困,在重蹈覆辙,在走每个无知女人都在走的路,这个现实让她失去力量,让她从内而外的感到沮丧。
更不用说,田娜是田华的孩子,虽然是她生的,但根本还是田华的孩子,不是她的,她只是负责生产而已。田娜的存在仿佛时刻在提醒她不要忘记自己作为工具所具备的那些属性。
无私奉献,贤良淑德。
早秋最终什么也没回答她。
有人跑到家门口,对着她说:“成早秋,你男人晕倒了。”
田华在出工的路上晕了,被路过的村民看见,大家围成一团,拍他叫他,怎么搞他都不醒,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终于有人说抬去医院,这才搬来些工具,把他运到了诊所。
诊所里的医生说治不了,立马打了电话,田华又被送到了县医院。
早秋带着女儿赶到医院,医生对她说,是胰腺癌晚期。早秋不知道胰腺癌是个什么病,但听得懂晚期,她问田华还能活多久?医生说就这么几个月了,又质问她早前没发现异常吗。
早秋不懂这些,只知道田华早几年一直说肚子疼肚子疼,去镇上的医院检查出了肾结石,医生说是肾结石导致的腹痛,结石算不上什么大病,田华本人也不在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