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第37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每人只能定量买,想买多还不行。
  什么东西只要一限量就会被人认为是好东西,自然会引起哄抢。
  一听限量,本来还不急着买鱼全都跑来排队。
  那些见到商机没能得逞的人干脆以高出一文的收购价从市民手里收鱼。
  哪怕是价格最低的黄花鱼,两文钱一斤低价收购也是不亏。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幕,有人这边排队买鱼,买到后走到另一头排队卖鱼。
  就这么排了两次队就能换来至少三文钱的收入。
  难得的赚钱机会,不少人更是全家老少一起出马。
  百货店的人见状将这消息上报上去,最后上面商量过后给出的结论是不管。
  人从市民手里收鱼,不是从他们手里拿到,市民也得利了,他们也得名了,没必要管。
  所以就出现了明明只在天津的港口卖的海鱼,转眼就出现在京城市面上。
  在走城门收过税后,这些鱼以六七文钱一斤出现在各个热闹街市上。
  对于京城的百姓来说五文钱的鱼真不算贵,冬日里一斤肉得三四十文,不足十文钱的鱼可以说物美价廉。
  这批鱼很快被抢购一空,然后天津卫那边卖鱼的消息传入京城。
  毕竟火车开通后,这交流就变得迅速起来,这鱼前脚在京城卖起来,后脚就有人将天津卫那边的消息带入京城。
  一文钱一斤的鱼传入京,立刻吸引大批想要去天津抢鱼的百姓。
  大家是成群结队跑东门外去坐火车。
  都是想要乘着鱼价便宜多囤一下,搬回来腌上,未来一年可就不缺肉吃了。
  对于北方的人来说,囤积食物已经成为他们的本能。
  天津卫涌入了大批的人来买鱼,然后就遇上了限量这道坎。
  不过没关系,可以请当地人帮着代购,多出一文钱他们也心甘情愿。
  哪怕是两文钱一斤的鱼也没得买去。
  就这样,好几百万斤的鱼短短几日内一售而空。
  普通百姓吃鱼,轮到权贵人家吃的就不只是鱼了。
  什么龙虾、海蟹、新鲜的鲍鱼轮番上。
  这些海鲜只在百货楼出现,还附赠了食谱吃法,这谁见了不想尝尝鲜?
  吃海鲜的这股风气从民间传入权贵之家,再到宫里。
  一时间就好像谁家不吃海鲜就落伍了一样,连各个酒楼也调整了菜谱,上了各自研发的新菜品。
  当然也有平时没吃过海鲜的人意外发现自己出了藓,还差点玩完,不少药馆多了一批同样症状的病人。
  直到北城外的医院得出过敏结论后,大家才知道原来时间还有对某种东西过敏一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