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 第21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办法, 住得远,每次都是最迟知道消息的,而且从别人嘴里三言两语的听说, 总是不全面, 要知道得详细,还是得到去问知青小队。
  下去正好看到江静雨在屋角那边喂鸡, 叶欣就过去找她。
  江静雨直起腰来, 看见叶欣俏生生地走来, 露出了笑容:“我就知道你要来的。是不是也听说了知青干部的事情?”
  叶欣点点头,走上前问:“是怎么回事?听说跟咱们息息相关。”
  江静雨把知道的告诉她:“大队长说了,两位干部一来就展开了工作, 打算是把公社下每一个大队的知青点都走访一遍,每个知青当面谈心谈话,了解状况。不过, 咱们公社有二十几个大队呢, 一时还来不了咱们这。大队长就是提前跟咱们说一声, 有个心准备,等人真的到了,会通知你下来的。”
  叶欣恍然, “我说这么重要的消息,怎么落下我了, 原来人还没到咱们这。”
  江静雨笑道:“怎么可能落下你,你可是咱们大队最出色的知青了。落下谁也不能落下你。”
  两人正说着,刘红霞、赵中华、邱志云几个从自留地里回来, 听到了他们谈论这个, 也停下来加入话题。
  邱志云提到了一些上面的事情:“去年秋天,召开了全国知青会议, 统筹了一些下乡知青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等,这次两名干部估计就是后续了。”
  叶欣讶异,这是她不知道的,当下就问:“还有全国知青会议?”
  她不知道也是正常,因为去年只年底进县城了一次,还是匆匆忙忙的,采购、检查、办结婚证,根本没有时间去看报纸,了解时事。
  而其他知青回城探亲,多多少少从家里知道一些,家里有下乡知青都会关注这些。城里消息还是比下乡灵通得多。
  赵中华接话道:“去年全国知青会议之后,就有一些干部申请成为了知青带队干部,冬天接受了培训,就是等着今年春天分散到各公社做知青工作的。这边不知道有多少,我家那儿听说省里有五百人,市里、县里也有,规模挺大的。”
  刘红霞道:“城里知青一批批下乡的时候,也有干部带队,不过那时只是带过来,很快回去了。这次来的两个,听着好像是会常驻地方的知青办,以后会经常走访。”
  原来他们都对这个有所耳闻,只有叶欣完全不知道。
  所以回城探亲与城里亲人来往互通消息的人,确实能接触到更多信息。叶欣这样的,反倒是有些坐井观天了。
  这时候听他们一一说来,她大概分析了下,觉得可能是上山下乡活动久了,下乡知青多了,暴露出许多问题,才会引起上层注意,现在专门派了干部来解决。
  虽然丰水大队一直没有出过什么大问题,总体上知青和当地队员和平相处,但其他地方可不一定这样。
  就之前从知青小队嘴里听到的,比如有些男知青品行不好,去勾搭本地的姑娘,搞大人家肚子,传出丑事;或者有些地方民风剽悍,欺软怕硬,见外来知青举目无亲,故意欺压。又或者,一些知青接受不了乡下的贫苦,又回城无门,心态崩溃,抑郁成疾的。
  说起这个,他们这儿的李英丽,还有崔时宇,就挺……好在最终没有闹出什么,两人还内部消化了。
  叶欣估计是有些地方的问题比较严重,爆发了,所以引起了重视。
  也有一些,是单纯知青性子懒惰,再教育失败的,这些也需要关注。“四管一教”里面,就包含了贫下中农对下乡知青的再教育。
  江静雨说:“听起来是给咱们解决问题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
  刘红霞道:“公社二十多个大队,一天一个,一个月内总会来的。等他们来了,能不能提些建议?比如,要是我提议扩建知青宿舍,这个归他们管吗?”她主要是讨厌李英丽,不想跟她住一个屋。她俩经常吵架的,其他人都知道,这个话就不好接。
  赵中华转了话题说:“我倒是希望知青干部能带来一些招工招生的信息,这才是对咱们最需要的。”
  邱志云很赞同:“对。既然有了专门负责对接咱们的知青干部,以后如果再有招工招生信息,那筛选和推荐的工作是不是也会由他们负责安排?他们从省里来的,应该对这方面消息比较了解,就算现在没有,也许知道什么时候有?说实话,我想早点儿见见他们了。”
  刘红霞听到这里两眼一亮,“对啊!要是能带来这方面的消息再好不过了,前几年都有的,没道偏偏今年没有,也许只是迟一些。”
  叶欣听到这里,附和一句:“希望今年也有好消息吧。”
  听他们聊了聊,见时间不早了,也就回去了。
  慢悠悠回到上面,沈卓已经在灶房里做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