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佩 第8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诚心里叹息自己真是个吃苦的命,怎么就不能遇上一个太平盛世,做一个富贵子弟,一辈子平平静静到老呢?
  但表忠心还是要表的:“臣誓死追随官家。”
  赵策:“你觉得朕该信在外武将吗?”
  赵诚相信,他心知肚明,而且清清楚楚朝中的这些人该怎么用,谁最先锋大元帅,谁是帅臣,谁是败将。
  可偏偏他还要问自己。
  其实也是希望有人给他一些肯定吧。
  赵诚肃然:“在乱世,只要能杀敌,能誓死守卫城池百姓的武将,都有或大或小的陋习,被人诟病,但只要大节不亏,敢战,敢守,就算战死沙场,也是可入史册的帅将,供后人瞻仰。”
  他的态度明确,用的时候好好用,武将大都有些贪财好色的毛病,见过血、见过杀戮,止不住的,有今日没明日的人,你指望他做道德标兵,不现实。
  像岳鹏举那样的异类,少之又少。
  做领导,能约束住手里的人,第一能让人忠心,第二,能让手底下的人收敛,知道规矩。这就很难得了。
  很多人说,武将们追随打江山的人,最后结局大不过,金杯同饮,白刃不饶。
  又或者狡兔死,走狗烹。
  其实未必全是这样。
  当年都是一呼百应,结为兄弟,开始追逐一场豪赌,即便不敢想天下基业,也是想着能建功立业,成就不世之功。当时忙着奔赴一场又一场的血战。随着胜利越来越多,得到的权势、财富、地位越来越多。自然有的人杀不动了,有的人不甘心止步于此,有的人中途坏了规矩,有的人不听号令,有的人躺在功劳簿上,有的人有了私心,也有的人失了忠心……
  只是当时忙着平息一场又一场的恶战,争夺一座又一座的城池,顾不上计较罢了。
  待天下太平了,兄弟们论功行赏后,从此没有兄弟,只剩君臣了。
  臣子的很多错,能容忍吗?
  是可以容忍的,毕竟当年歃血为盟,当初打江山的时候,都是死生兄弟。
  但是君臣和权力面前没有兄弟,只有规矩。
  机会有一,没有二。
  怕的就是兄弟们不甘心,都是杀才,都不怕死。
  从开始,没有讲好规矩,最后,谁也说不清对错。
  君臣之间无外乎,彼此心知肚明。
  赵策没想到赵诚把话点的这么明白。
  他只是静静看着窗外,等大宗正进来,他才回过神,扭头和赵诚说;“去召御营统帅郭奉进来。”
  赵诚也不介意他支开自己,他巴不得离这种事情远远的,听的多了,麻烦更多。
  赵策见了赵德明,第一句话就说:“皇叔啊,你比我会挑人。”
  赵诚的聪明,超出了他的预料,他比赵吉成熟太多了。
  赵德明不知道他和赵诚说什么了,只好说:“不论是谁挑的,都是官家的臣子。”
  赵策笑着摇头:“皇叔也学会哄我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