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他又在拈酸吃醋 第101节(3 / 4)
透过那层水雾,庆平大师的脸也同今时一般有点模糊。
谢呈记得更清楚的是,那时的男人看起来很高大,而非眼下倚着榻边、佝偻着腰的瘦小老头。
可算起来,时间仅仅过了四年,他便已长得高于庆平大师,轮到对方仰面来看他。
无边的恨意席卷谢呈的心头,他恨权势又夺去自己的一位亲人,恨往常自己不曾向庆平大师认真道过感激。
更恨他轻微如蚍蜉,就连自保都勉强,何谈护住身旁在意的人。
前世谢呈靠着冰冷的墙坐了一夜,未阖双目。
翌日他假作与众人一起发现庆平大师的离世,得以近距离端详对方的遗容。
谢呈于是想明白了一件事,他需要权势,他需要用权势来制定人间公道。
此后,谢呈主动联系旧部、扶持林彦,步步为营趋近皇位,踏上他最厌恶的争权路。
换言之,促使谢呈做出谋权抉择的契机正是庆平大师的死。
忆罢往事,谢呈眨了眨眼,将满溢于胸膛的仇恨压下去。
可惜这一世他堪堪重生回二十二岁,不得改变庆平大师的结局。
前世叫文惠帝被轻易毒死,不免太便宜男人。谢呈心道,此次他会叫对方用下半辈子的忏悔来赎罪。
听见这句分外耳熟的话,文惠帝不禁心里发毛:“你究竟还知晓什么?”
假使青年说出更紧要的内情,他便不会让人有走出这道门的机会。
谢呈看出他狠意中夹杂的怯意,嘲弄地摇了摇头:“陛下觉得谢某应该知晓什么呢?有关于您的前尘往事?”
文惠帝被眼前人戏耍似的态度惹恼:“谢呈,你不要挑战朕的耐心。”
“恐怕要让陛下失望了,在下所知甚少,”谢呈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让对方得以看清“陛下亲启”四字,“此乃庆平大师的绝笔,陛下可有兴趣一览?”
文惠帝抬手将那封信夺过去,先行查看信有无被拆过的痕迹。
信被采用方胜封法,由两块木板加盖封泥严严实实地收在其中,不曾被撬动。
谢呈静静地看着文惠帝拆信阅读,想起另一码事。
前世他一直都在查寻文惠帝赐死庆平大师的原因。
事关皇室秘辛,被文惠帝有意压下去,故而探听到的消息虚实相生,谢呈只能拼凑出大概的由来。
彼时先皇最宠爱的皇子并非中宫所出的二皇子文惠帝,而是宠妃瑶贵妃诞下的五皇子。
五皇子比二皇子年幼三岁,倒也确是天资聪慧、精通六艺,各方面的能力隐隐有超越二皇子的势头。
直至文惠帝过了弱冠,先皇迟迟未有立储的打算,引得群臣议论纷纷。
而二皇子与五皇子在朝中的势力分庭抗礼,呼声难分高下。
再然后,先皇早年征战留下的旧疾突发,病来如山倒,眼见得每况愈下。
皇后衣不解带地在榻边侍疾,这般深情感动不少人,却还是没能留住先皇的性命。
先皇驾崩那日,皇后协同当时的左大监朱阙取下先皇置于清晏殿“正大光明”牌匾后的传位圣旨,宣布二皇子克承大统,即位登基。 ↑返回顶部↑
谢呈记得更清楚的是,那时的男人看起来很高大,而非眼下倚着榻边、佝偻着腰的瘦小老头。
可算起来,时间仅仅过了四年,他便已长得高于庆平大师,轮到对方仰面来看他。
无边的恨意席卷谢呈的心头,他恨权势又夺去自己的一位亲人,恨往常自己不曾向庆平大师认真道过感激。
更恨他轻微如蚍蜉,就连自保都勉强,何谈护住身旁在意的人。
前世谢呈靠着冰冷的墙坐了一夜,未阖双目。
翌日他假作与众人一起发现庆平大师的离世,得以近距离端详对方的遗容。
谢呈于是想明白了一件事,他需要权势,他需要用权势来制定人间公道。
此后,谢呈主动联系旧部、扶持林彦,步步为营趋近皇位,踏上他最厌恶的争权路。
换言之,促使谢呈做出谋权抉择的契机正是庆平大师的死。
忆罢往事,谢呈眨了眨眼,将满溢于胸膛的仇恨压下去。
可惜这一世他堪堪重生回二十二岁,不得改变庆平大师的结局。
前世叫文惠帝被轻易毒死,不免太便宜男人。谢呈心道,此次他会叫对方用下半辈子的忏悔来赎罪。
听见这句分外耳熟的话,文惠帝不禁心里发毛:“你究竟还知晓什么?”
假使青年说出更紧要的内情,他便不会让人有走出这道门的机会。
谢呈看出他狠意中夹杂的怯意,嘲弄地摇了摇头:“陛下觉得谢某应该知晓什么呢?有关于您的前尘往事?”
文惠帝被眼前人戏耍似的态度惹恼:“谢呈,你不要挑战朕的耐心。”
“恐怕要让陛下失望了,在下所知甚少,”谢呈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让对方得以看清“陛下亲启”四字,“此乃庆平大师的绝笔,陛下可有兴趣一览?”
文惠帝抬手将那封信夺过去,先行查看信有无被拆过的痕迹。
信被采用方胜封法,由两块木板加盖封泥严严实实地收在其中,不曾被撬动。
谢呈静静地看着文惠帝拆信阅读,想起另一码事。
前世他一直都在查寻文惠帝赐死庆平大师的原因。
事关皇室秘辛,被文惠帝有意压下去,故而探听到的消息虚实相生,谢呈只能拼凑出大概的由来。
彼时先皇最宠爱的皇子并非中宫所出的二皇子文惠帝,而是宠妃瑶贵妃诞下的五皇子。
五皇子比二皇子年幼三岁,倒也确是天资聪慧、精通六艺,各方面的能力隐隐有超越二皇子的势头。
直至文惠帝过了弱冠,先皇迟迟未有立储的打算,引得群臣议论纷纷。
而二皇子与五皇子在朝中的势力分庭抗礼,呼声难分高下。
再然后,先皇早年征战留下的旧疾突发,病来如山倒,眼见得每况愈下。
皇后衣不解带地在榻边侍疾,这般深情感动不少人,却还是没能留住先皇的性命。
先皇驾崩那日,皇后协同当时的左大监朱阙取下先皇置于清晏殿“正大光明”牌匾后的传位圣旨,宣布二皇子克承大统,即位登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