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2 / 3)
林瑜满心奇怪,问这里的丫鬟,无一人清楚。
“婢子们原来都不在正房伺候,是姑娘来了,才换到这边的。”
直到守着宅子的管家过来。
林瑜问道:“你可知这房里的字都是谁写的?”
老管家笑了笑,“是大爷少时练的字,都挂在此处。”
第62章 重逢
锦帷系玉的马车辘辘驶过,停在了一处楼馆外。
门匾题字镂金嵌玉,写着莳花馆三个大字。
虽是寒冬腊月,里面却开着各色花卉,伴了丝竹声,处处都透着一股风流雅韵。
偏东的一间厢房内,酒过三巡,几人呼酒玩拳的声音低了下去,说起了朝堂中事。
“你们说,陛下明日会否上朝?”
此话一出,席间静了下来,彼此看看,都不知说些什么是好。
月初下了一场大雪,明武殿塌了一角,砸下来的瓦片砖石压死了二十几个宫女太监。须知那是陛下每日早朝的必经之路,自那天开始,陛下再也没有上朝。而是在宫殿找了道士,求丹问药。
一人叹了口气,“听说前两日徐阁老在殿外求见,陛下也不曾让他进去过,一把年纪了,昨儿个染上风寒,现在不得不告假休养……唉,这么多年的君臣情分,难道比不过一个臭道士的什么天命箴言?”
另有一人摇了摇头,他喝多了酒,面色赤红浮胀,“你这话就说岔了,君臣之间,哪里有什么情分?当初定远将军与先帝出生入死,不比写两首青词的情分稳当?可后来——”
他话音未落,就叫人拿了酒盏递至嘴边,不由分说往下灌。又听那人说道:“郭大人说的不错,君为父,臣为子,有的只是本分罢了。我敬大人一杯。”
这人还没来得及推开,桌下就挨了一脚。痛完酒醒大半,一身冷汗冒了出来,再不敢多言。
旁人都不明所以,还凑近了等着听后文,只见郭大人连饮了两盏酒,顺势倒在桌上,碰翻了一桌的酒壶,菜碟。
席间无人幸免,衣袍都沾上了酒污菜污,都觉扫兴,不多时便散了宴。
马车离去时,依稀能听到一声长叹:
“都说瑞雪兆丰年,可今年这雪,实在太大了些。咱们京中倒还只是冷,河南,山东却是实实在在冻死了许多骡子,耕牛,不知明年如何……”
沸闹的人声渐渐远去,才能听清对面厢房的弦乐,时而急,时而缓,却一直是轻轻落下。
房内架起了火炉,正在煮茶,瓷盖下边咕噜噜冒着热气。
顾青川坐在黄花梨矮靠扶手椅上,看完了信,将其卷成细条,投入炉中。
“芸娘,你果然学一行通一行。”
弹筝的女子穿着鹅黄绫宽袖袄,丁香色毡缎裙子,发髻高堆,插着一把梅花玉梳。细眉凤眼,朱红抹唇,二十五六岁年纪,有着姑娘家身上少见的脉脉风情。
“大人谬赞,其实奴还学了胡笳,还没吹给您听过呢。”
她抬手将鬓边一缕发丝挽向耳后,眺了他一眼,眼角眉梢蕴着浓艳的妩媚。假意嗔道:“可惜大人不常来。”
顾青川面色不改,端起茶盏,轻啜了一口,“我若是常常过来,你主子可要不高兴了。”
芸娘笑而不语,又拨了拨筝,眉眼间那抹轻佻倏尔消逝。她轻轻叹气, ↑返回顶部↑
“婢子们原来都不在正房伺候,是姑娘来了,才换到这边的。”
直到守着宅子的管家过来。
林瑜问道:“你可知这房里的字都是谁写的?”
老管家笑了笑,“是大爷少时练的字,都挂在此处。”
第62章 重逢
锦帷系玉的马车辘辘驶过,停在了一处楼馆外。
门匾题字镂金嵌玉,写着莳花馆三个大字。
虽是寒冬腊月,里面却开着各色花卉,伴了丝竹声,处处都透着一股风流雅韵。
偏东的一间厢房内,酒过三巡,几人呼酒玩拳的声音低了下去,说起了朝堂中事。
“你们说,陛下明日会否上朝?”
此话一出,席间静了下来,彼此看看,都不知说些什么是好。
月初下了一场大雪,明武殿塌了一角,砸下来的瓦片砖石压死了二十几个宫女太监。须知那是陛下每日早朝的必经之路,自那天开始,陛下再也没有上朝。而是在宫殿找了道士,求丹问药。
一人叹了口气,“听说前两日徐阁老在殿外求见,陛下也不曾让他进去过,一把年纪了,昨儿个染上风寒,现在不得不告假休养……唉,这么多年的君臣情分,难道比不过一个臭道士的什么天命箴言?”
另有一人摇了摇头,他喝多了酒,面色赤红浮胀,“你这话就说岔了,君臣之间,哪里有什么情分?当初定远将军与先帝出生入死,不比写两首青词的情分稳当?可后来——”
他话音未落,就叫人拿了酒盏递至嘴边,不由分说往下灌。又听那人说道:“郭大人说的不错,君为父,臣为子,有的只是本分罢了。我敬大人一杯。”
这人还没来得及推开,桌下就挨了一脚。痛完酒醒大半,一身冷汗冒了出来,再不敢多言。
旁人都不明所以,还凑近了等着听后文,只见郭大人连饮了两盏酒,顺势倒在桌上,碰翻了一桌的酒壶,菜碟。
席间无人幸免,衣袍都沾上了酒污菜污,都觉扫兴,不多时便散了宴。
马车离去时,依稀能听到一声长叹:
“都说瑞雪兆丰年,可今年这雪,实在太大了些。咱们京中倒还只是冷,河南,山东却是实实在在冻死了许多骡子,耕牛,不知明年如何……”
沸闹的人声渐渐远去,才能听清对面厢房的弦乐,时而急,时而缓,却一直是轻轻落下。
房内架起了火炉,正在煮茶,瓷盖下边咕噜噜冒着热气。
顾青川坐在黄花梨矮靠扶手椅上,看完了信,将其卷成细条,投入炉中。
“芸娘,你果然学一行通一行。”
弹筝的女子穿着鹅黄绫宽袖袄,丁香色毡缎裙子,发髻高堆,插着一把梅花玉梳。细眉凤眼,朱红抹唇,二十五六岁年纪,有着姑娘家身上少见的脉脉风情。
“大人谬赞,其实奴还学了胡笳,还没吹给您听过呢。”
她抬手将鬓边一缕发丝挽向耳后,眺了他一眼,眼角眉梢蕴着浓艳的妩媚。假意嗔道:“可惜大人不常来。”
顾青川面色不改,端起茶盏,轻啜了一口,“我若是常常过来,你主子可要不高兴了。”
芸娘笑而不语,又拨了拨筝,眉眼间那抹轻佻倏尔消逝。她轻轻叹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