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考公宝典 第10节(2 / 4)
薛穹最不耐忆旧事,此时却忍不住问:“姑娘见过在下?”
杨枝愣了一楞——十二年前的旧事如潮水一般纷至沓来,像就在昨日。每一节摇头背手、颂诗读文的讲堂,每一个与子弟们凑在一起、拿他作业来抄的傍晚,每一回悄悄翻他食盒却被逮了个正着的课间……
她在这潮水翻涌间挣扎了片刻,才如终于攀上一块浮木般喘过气来。
却听见柳轶尘冷嘲道:“我这属下长得很好吗?闻苍竟这般牵强攀识,忒老套了也。”
薛穹薛闻苍被他一语嘲醒,自哂着摇了摇头,收拾好药箱,另将一个瓷瓶递给杨枝:“这是药油,一会你替柳大人按按,合谷、曲池二穴。”又拱了拱手:“薛某唐突,姑娘见恕。”低头下了车。
薛穹下车良久,杨枝还在发怔,柳轶尘典典衣袖,坐正了些:“我让你买些必要的物什,不是让你假公济私的。”
杨枝反应过来,忙忙辩解:“属下并非私心,实因见大人疼痛难耐,才想着……”
“眼睛都红了——”柳轶尘轻笑:“我瞎么?”
杨枝下意识抬手遮了眼:“大人,那是风沙迷的……”
柳轶尘冷哼一声,已懒怠再多言。
须臾,却又道:“你与薛穹是何旧识?他为何不认得你?”
“属下幼时得薛公子救过一命。”
柳轶尘不置可否,许久,才淡淡掷下一句:“薛穹救的人多,不记得你也正常。”
作者有话说:
第十二章 (二更)
马车很快转回到出城的正路上来,车外人声杂杂,有一贯的热闹和鼎沸。
转过一个弯,柳轶尘忽然道:“你会梳头吗?”薛穹为了给柳轶尘扎针,将他束发打散了,此刻发披两肩,为他平添了疏洒之意,也让他光艳的容貌似挣脱了束缚一般,从往日清正的壳子里挣脱出来,更为夺目。
杨枝未料到他有此一问,愣了一瞬,方才应:“会。”
“那别愣着了,替我梳头吧。”说完这句话,柳轶尘面色也有些不自然,转过身,将一头乌发留给杨枝。
杨枝犹疑许久,才抚上了发。
天地生人从不公平,好的样样都好,一个男子,乌发却仿佛有骨,自生风流。
杨枝纤指自柳轶尘发间划过,不可避免地触到了他的头。她手指并不轻软,指尖却仿佛有磁,每一划过,柳轶尘心间都如闪过一道流星——许是他这些年无人伺候,并不习惯之故。
那流星并不一闪即暗,盘盘绕绕,忽明忽灭。不知多久过后,总算将他脑后长发一把捋起,束至头顶,结个髻。因他今日着的是公服,配的是一顶獬豸冠。
杨枝伸手向一旁的獬豸冠,却被柳轶尘按住:“不必了,一会出城后要更常服。”
柳轶尘虽按在冠上,却因手指太长,指尖不可避免地触到了杨枝的手,立刻抽回来,道声“抱歉”。
杨枝行走江湖多年,心中早无这点男女之防,并未放在心上。
只是,柳轶尘那手长的真好啊。哦,脖颈长的也好,撩开乌发,纤长白皙,劲挺昂扬,有仙鹤松柏之态。
怪道郑渠作《大理寺宝典》,不吝笔墨,很是夸奖了一番。
束好发,杨枝又取出药油,要替他按压手臂两穴。柳轶尘却忙忙避过:“我自己来。”又岔开话题:“方侍郎一案案卷在此,趁天色还早,你且看一下。”递给她一沓卷宗。
杨枝接过案卷,速读卷中记载。翻了两页,她才明白过来,柳轶尘为何今日在燕归楼听朱江二人的壁角。 ↑返回顶部↑
杨枝愣了一楞——十二年前的旧事如潮水一般纷至沓来,像就在昨日。每一节摇头背手、颂诗读文的讲堂,每一个与子弟们凑在一起、拿他作业来抄的傍晚,每一回悄悄翻他食盒却被逮了个正着的课间……
她在这潮水翻涌间挣扎了片刻,才如终于攀上一块浮木般喘过气来。
却听见柳轶尘冷嘲道:“我这属下长得很好吗?闻苍竟这般牵强攀识,忒老套了也。”
薛穹薛闻苍被他一语嘲醒,自哂着摇了摇头,收拾好药箱,另将一个瓷瓶递给杨枝:“这是药油,一会你替柳大人按按,合谷、曲池二穴。”又拱了拱手:“薛某唐突,姑娘见恕。”低头下了车。
薛穹下车良久,杨枝还在发怔,柳轶尘典典衣袖,坐正了些:“我让你买些必要的物什,不是让你假公济私的。”
杨枝反应过来,忙忙辩解:“属下并非私心,实因见大人疼痛难耐,才想着……”
“眼睛都红了——”柳轶尘轻笑:“我瞎么?”
杨枝下意识抬手遮了眼:“大人,那是风沙迷的……”
柳轶尘冷哼一声,已懒怠再多言。
须臾,却又道:“你与薛穹是何旧识?他为何不认得你?”
“属下幼时得薛公子救过一命。”
柳轶尘不置可否,许久,才淡淡掷下一句:“薛穹救的人多,不记得你也正常。”
作者有话说:
第十二章 (二更)
马车很快转回到出城的正路上来,车外人声杂杂,有一贯的热闹和鼎沸。
转过一个弯,柳轶尘忽然道:“你会梳头吗?”薛穹为了给柳轶尘扎针,将他束发打散了,此刻发披两肩,为他平添了疏洒之意,也让他光艳的容貌似挣脱了束缚一般,从往日清正的壳子里挣脱出来,更为夺目。
杨枝未料到他有此一问,愣了一瞬,方才应:“会。”
“那别愣着了,替我梳头吧。”说完这句话,柳轶尘面色也有些不自然,转过身,将一头乌发留给杨枝。
杨枝犹疑许久,才抚上了发。
天地生人从不公平,好的样样都好,一个男子,乌发却仿佛有骨,自生风流。
杨枝纤指自柳轶尘发间划过,不可避免地触到了他的头。她手指并不轻软,指尖却仿佛有磁,每一划过,柳轶尘心间都如闪过一道流星——许是他这些年无人伺候,并不习惯之故。
那流星并不一闪即暗,盘盘绕绕,忽明忽灭。不知多久过后,总算将他脑后长发一把捋起,束至头顶,结个髻。因他今日着的是公服,配的是一顶獬豸冠。
杨枝伸手向一旁的獬豸冠,却被柳轶尘按住:“不必了,一会出城后要更常服。”
柳轶尘虽按在冠上,却因手指太长,指尖不可避免地触到了杨枝的手,立刻抽回来,道声“抱歉”。
杨枝行走江湖多年,心中早无这点男女之防,并未放在心上。
只是,柳轶尘那手长的真好啊。哦,脖颈长的也好,撩开乌发,纤长白皙,劲挺昂扬,有仙鹤松柏之态。
怪道郑渠作《大理寺宝典》,不吝笔墨,很是夸奖了一番。
束好发,杨枝又取出药油,要替他按压手臂两穴。柳轶尘却忙忙避过:“我自己来。”又岔开话题:“方侍郎一案案卷在此,趁天色还早,你且看一下。”递给她一沓卷宗。
杨枝接过案卷,速读卷中记载。翻了两页,她才明白过来,柳轶尘为何今日在燕归楼听朱江二人的壁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