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33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牺牲自己这种事,总会排在所有想法之后。
  更别说明哲保身的韩家。
  “别这么看我,等我这官声也支持不住的时候,还是需要你来澄清的。”
  “只是澄清之前,不能让他们知道文章的事,你就要有个合理的借口留下。”
  见纪炀还是一如往常挖坑,韩潇无奈:“这个借口不是已经有了?”
  “我被你引荐给太子,准备留在汴京任职。”
  以韩家的情况来看,不用科举也有官做,靠的就是名声。
  这倒是许多世家为官的路数。
  这种路数会比纪炀那样的名正言顺。
  同样走后门做官,也是有差距的。
  纪炀早早清楚,他这买官的事情,迟早是个大坑。
  如今既然坑都在了,不如往里面浇点水,从大坑变成蓄水池,算是废物利用?
  纪炀乐观得很,这汴京府尹跟太子近臣做得开心,旁人的担心也不放在心上。
  韩潇的到来,让世家那边确实又不高兴了些。
  韩家他们都知道,避世,龟缩,好听的难听话的话都有。
  但不能否认他们的才华。
  更不能否认人家的学问。
  至少韩家到了朝堂上,纪炀那边多了个十分有学问的人。
  他也是算下过功夫了,如今朝堂名声不好,便请来韩家好拉拢圣心,拉拢太子。
  但这有什么用?
  只要他还在提议改革国子监跟官学。
  他们就还有抨击的角度。
  买官这个天然缺陷,是纪炀如何都不能避免的。
  也不知纪炀哪来的精力,现在还在主张改革国子监跟官学,更推举不少真贫家出身的子弟,说什么,他们最了解乡里,最了解民生。
  还说什么,要给他们更多机会。
  机会就那么多,给他们了?那出身高贵的世家子弟呢?
  可这种说法,显然让很多穷人赞同。
  特别是纪炀待过的潞州跟灌江府,中间的凉西州也一样。
  全都在鼓励穷人的孩子读书。
  纪炀甚至还在工部商议,怎么降低印刷成本,怎么降低纸张的价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