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经此一败,明朝廷如惊弓之鸟,内外矛盾立即激化,并日趋严重。武将功勋集团几乎全军覆没,文官集团的势力迅速上升,形成了文官集团一家独大的局面。】
  【这直接导致了明朝中期以后皇权与文官集团的对立,以及明朝中后期阉党和文官集团党争现象的出现。】
  朱元璋:“权利的斗争永无止尽。”
  朱标:“天幕曾提及的宦官之祸,就是因为朝堂之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制衡文臣集团,皇帝也只能提拔宦官了。”
  朱元璋:……
  【此后,明朝的边防政策由主动进攻转变为被动防守,并修建了大量的军事防御体系,最终形成了著名的九边防御体系。】
  评论区
  “洪武、永乐两朝,采用对外强硬的对策,北方蒙古各部都臣服于明朝,形成了万邦来朝的盛景。”
  “但仁、宣二朝后就转为保守防御。”
  “明朝在辽东、宣府、大同、宁夏、甘肃、云南、广西、福建、浙江等九个边疆地区,设立了军事重镇,以点控线、以点制面,由总兵官、都司、巡抚等文武官员共同管理,以抵御外敌的侵扰。”
  “到了明朝中期,蒙古与明朝的关系逐渐缓和,北方边境以互市贸易为主。但是,由于明朝内部的腐败和动荡,以及外部的新兴势力的崛起,明朝的边防压力日益增大,九边军镇的防御能力也日渐衰落。”
  “明朝后期,为了加强对九边军镇的控制,明朝在军镇的统率制度上,增设了巡抚和太监,形成了总兵官、巡抚、太监三堂共理的格局。”
  “到了晚期,为了整顿九边军镇的统率制度,明朝又设立了总督这一官职,负责节制巡抚和总兵官,统一军事指挥。但由于总督的权力过大,又容易引起皇帝的忌惮和其他官员的反对,因此总督制度的实施并不顺利,也未能挽救九边军镇的衰败。”
  ……
  李世民:“这些军镇不就是没有财权与人事权的节度使吗?”
  他恨不能扭着李隆基的耳朵让他好好看看,看看人家都是怎么做的。
  【朱祁镇对于也先来说,是个意外之喜,这可是明朝的皇帝,他挟持皇帝,不就可以命令明朝臣民了吗!】
  【于是,朱祁镇就被也先当做了筹码,好生招待着,朱祁镇居然也厚着脸皮待在也先军中,还真心的将也先兄弟当做了自己的恩人。】
  朱元璋:“e=(#>д<)?他怎么还没死啊!”
  朱棣:“都被俘虏了,怎么还好意思活下来!”
  朱瞻基:“老朱家没有这么窝囊的子孙!”
  他们忽然想起天幕讲解靖康耻之时,他们对赵宋皇室的嘲讽,如今所有的回旋镖转了一圈都又扎到了他们自己身上……
  【八月十七日,也先挟持朱祁镇来到宣府城南,要求守将杨洪等人迎驾,被守军拒绝。】
  【八月二十一日,也先又挟持朱祁镇想要叫开大同城门,又被大同守将郭登拒绝。也先的军队在这里搜刮一番,得到二万余两黄金和宋瑛、朱冕、郭敬的全部家产,才施施然离去。】
  【当天晚上,郭登还曾与被俘的袁彬联系,想要暗中营救朱祁镇,但朱祁镇却担心计划太过危险,没有同意。】
  评论区
  “叫门天子!”
  “自私自利,毫无担当!”
  “土木堡无辜枉死的二十万大军和五十名大臣难道就不觉得危险吗?他们就该死吗?”
  “若是守将打开城门,瓦剌人进城后,必会烧杀抢掠,不仅是这几座城池,到那时整个中原都完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