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1 / 3)
陆川既然决定了进入官场,立志为大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把商税重新收上来,就绝不可能是他的终点,他也不会满足于这一步。
大安立朝百余年,安稳的日子慢慢滋生了不少弊病。
尤其大安上上任皇帝是个昏君,先帝又是个优柔寡断的性子,底下官员贪腐者众多,世家大族侵占土地,每年能收上来的农税都在变少,普通百姓的生存空间被挤压。
如今京城瞧着欣欣向荣,地方上却隐患不少。
如果继续任由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终有一日百姓们被压迫到极点,天下都会乱起来。
当今圣上有意改变这样的现状,因为陆川顺利解决了京城商税收不上来的问题,他曾问计于陆川。
圣上不是开国太祖,手上没兵,也没有魄力让天下士族重分土地。
他虽然不像先帝一般优柔寡断,但也做不到杀伐果断。而且圣上极重名声,只想让后世史书写他为明君,决不敢担一个暴君的名声。
如此以来,土地改革就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办法,需要用柔和的计策让士族把土地重新让出来。
“这样会有用吗?”谢宁看了陆川完善过的计划书,发出他的疑问。
陆川靠在椅背上,一副轻松的姿态,谢宁倚在桌子旁,手里拿着陆川写好的计划书。
陆川轻笑:“有没有用,总得实践过后才知道。”
谢宁眉宇间带着愁绪:“土地就是那些世家大族的根基,我觉得想要挖他们的根基,没那么容易。”
隋唐以前,世家的根基是书籍,只要有书籍,再穷困落魄也能称之为世家,有被举荐为官的可能。
自从隋唐开始推行科举后,寒门子弟也有了当官的机会,到了<a href=https:///tags_nan/so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宋朝,贫寒出身的学子更多。
及至大安朝,朝廷在各个省份设立了州府国子监,不仅是农籍,商籍的人也可以参加科举。
书籍早已不是世家不可外传的根基了。
现在世家大族的根基就是他们家族名下的土地,每年收上来的租子不少,用收来的租子又买田地,如此循环下来,土地越来越多,家族也就越来越富。
而百姓,也会越过越艰难,慢慢从佃户变成大家族的奴仆。
而粮食也是拿捏武将的利器。
谢宁还记得,以前在北疆的时候,当时还是先帝在位,北疆苦寒地贫,即便屯了军田,仍然是杯水车薪,需要朝廷拨粮拨饷。
十几年前和戎人在北疆的最后一场大战,朝中大臣意见不同,旨意迟迟不决,导致北疆粮食告急。
军队被朝廷掣肘,而朝廷又被那些世家大族所掣肘,武官始终低文臣一头。
这也是谢宁之前被区区一介进士退婚,还不敢发作的原因,因为他们武官得求着他们。
文臣有恃无恐。
若是陆川的计划能挖掉世家的根基,他们永宁侯府也不至于如此窝囊了吧。
想到这,谢宁看着陆川的眼神中不免带上了期盼。
陆川给他解释自己的计划:“世家大族侵占土地能够越来越富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们名下有很多佃户。”
“普通百姓因为各种原因卖了土地,为了生存下来,不想做奴仆就只好去做佃户,赚取一家人的口粮。”
“如果我们的计划,能够让那些佃户不用依附世家大族生活,他们的土地将无人种植,手里有再多的土地也无用。” ↑返回顶部↑
大安立朝百余年,安稳的日子慢慢滋生了不少弊病。
尤其大安上上任皇帝是个昏君,先帝又是个优柔寡断的性子,底下官员贪腐者众多,世家大族侵占土地,每年能收上来的农税都在变少,普通百姓的生存空间被挤压。
如今京城瞧着欣欣向荣,地方上却隐患不少。
如果继续任由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终有一日百姓们被压迫到极点,天下都会乱起来。
当今圣上有意改变这样的现状,因为陆川顺利解决了京城商税收不上来的问题,他曾问计于陆川。
圣上不是开国太祖,手上没兵,也没有魄力让天下士族重分土地。
他虽然不像先帝一般优柔寡断,但也做不到杀伐果断。而且圣上极重名声,只想让后世史书写他为明君,决不敢担一个暴君的名声。
如此以来,土地改革就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办法,需要用柔和的计策让士族把土地重新让出来。
“这样会有用吗?”谢宁看了陆川完善过的计划书,发出他的疑问。
陆川靠在椅背上,一副轻松的姿态,谢宁倚在桌子旁,手里拿着陆川写好的计划书。
陆川轻笑:“有没有用,总得实践过后才知道。”
谢宁眉宇间带着愁绪:“土地就是那些世家大族的根基,我觉得想要挖他们的根基,没那么容易。”
隋唐以前,世家的根基是书籍,只要有书籍,再穷困落魄也能称之为世家,有被举荐为官的可能。
自从隋唐开始推行科举后,寒门子弟也有了当官的机会,到了<a href=https:///tags_nan/so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宋朝,贫寒出身的学子更多。
及至大安朝,朝廷在各个省份设立了州府国子监,不仅是农籍,商籍的人也可以参加科举。
书籍早已不是世家不可外传的根基了。
现在世家大族的根基就是他们家族名下的土地,每年收上来的租子不少,用收来的租子又买田地,如此循环下来,土地越来越多,家族也就越来越富。
而百姓,也会越过越艰难,慢慢从佃户变成大家族的奴仆。
而粮食也是拿捏武将的利器。
谢宁还记得,以前在北疆的时候,当时还是先帝在位,北疆苦寒地贫,即便屯了军田,仍然是杯水车薪,需要朝廷拨粮拨饷。
十几年前和戎人在北疆的最后一场大战,朝中大臣意见不同,旨意迟迟不决,导致北疆粮食告急。
军队被朝廷掣肘,而朝廷又被那些世家大族所掣肘,武官始终低文臣一头。
这也是谢宁之前被区区一介进士退婚,还不敢发作的原因,因为他们武官得求着他们。
文臣有恃无恐。
若是陆川的计划能挖掉世家的根基,他们永宁侯府也不至于如此窝囊了吧。
想到这,谢宁看着陆川的眼神中不免带上了期盼。
陆川给他解释自己的计划:“世家大族侵占土地能够越来越富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们名下有很多佃户。”
“普通百姓因为各种原因卖了土地,为了生存下来,不想做奴仆就只好去做佃户,赚取一家人的口粮。”
“如果我们的计划,能够让那些佃户不用依附世家大族生活,他们的土地将无人种植,手里有再多的土地也无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