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1 / 4)
这就是钢琴的魅力了。
不似雕塑,不似绘画,创作出来就永恒的存在于那里。
钢琴家与每一位观众,都是一期一会的缘分。
闻染听着身后无数观众发出低低“哗”的赞叹音。
许汐言今日的丝绒礼服款式特别,相较于她常穿的暗红,今日的颜色稍亮一度,似一团火在她身上灼灼燃烧。
一边无袖,另一边则是长袖,顺着她纤细修长的手臂裹下来,一直到手腕位置。
许汐言站在台上,没有笑。
那让她显得又美丽,又肃穆。
闻染坐在台下,舞台射灯就像那天她站在练习室外的月光,细细密密的,扎出心脏上的疼。
全场观众或许只有她一个人知道,许汐言从未穿过的长袖礼服包裹下,是怎样的伤痛。
许汐言的神色永远那么淡然,一抚裙摆,在琴凳落座。
她的视线垂落于钢琴,像是在与一位相伴已久的老友打招呼,又像在与一位交手无数的对手惺惺相惜。
接着她高高扬起手臂,以许汐言招牌的动作,以那出现于无数海报上的经典动作。
闻染垂头摁了摁自己的眼角。
指尖触到一抹温热。
怎么许汐言还没开始弹之前,她就已经哭了。
为什么许汐言非要面对这样的折磨。
跟自己较劲的。跟钢琴较劲的。
接着,“嘣——”
许汐言弹响了第一个音符。
之后旋律行云流水的,自那全世界最矜贵的指尖流淌。闻染阖眸听着,所有的音符在耳畔汇聚成极端的冲撞。
这首奏鸣曲就像矛盾体本身。
它是动荡里的抗争。是暴雨中的火焰。是沉思者的呐喊。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主义。
所有观众坐在初夏的演艺厅里,被许汐言用八十八个黑白琴键唤来的一场狂风暴雨,淋了满身。
文化或许是有国界的,但情感没有。
这是贝多芬对十八世纪欧洲文化巨变和生活重压的感悟,但许汐言靠自己的演绎,把它变成了每一个人自己的故事。
许汐言的弹奏,完整得像是从地壳深处刚刚挖掘出的净透水晶。
只有闻染知道,许汐言是怎样把那块水晶高高举起,亲手砸得粉碎,然后指尖染血的把其中的杂质剔除出来,再一片片的拼凑完整。
直到最后一个音符尘埃落定。
剧场里静得宛若方才期待许汐言出场的时候。 ↑返回顶部↑
不似雕塑,不似绘画,创作出来就永恒的存在于那里。
钢琴家与每一位观众,都是一期一会的缘分。
闻染听着身后无数观众发出低低“哗”的赞叹音。
许汐言今日的丝绒礼服款式特别,相较于她常穿的暗红,今日的颜色稍亮一度,似一团火在她身上灼灼燃烧。
一边无袖,另一边则是长袖,顺着她纤细修长的手臂裹下来,一直到手腕位置。
许汐言站在台上,没有笑。
那让她显得又美丽,又肃穆。
闻染坐在台下,舞台射灯就像那天她站在练习室外的月光,细细密密的,扎出心脏上的疼。
全场观众或许只有她一个人知道,许汐言从未穿过的长袖礼服包裹下,是怎样的伤痛。
许汐言的神色永远那么淡然,一抚裙摆,在琴凳落座。
她的视线垂落于钢琴,像是在与一位相伴已久的老友打招呼,又像在与一位交手无数的对手惺惺相惜。
接着她高高扬起手臂,以许汐言招牌的动作,以那出现于无数海报上的经典动作。
闻染垂头摁了摁自己的眼角。
指尖触到一抹温热。
怎么许汐言还没开始弹之前,她就已经哭了。
为什么许汐言非要面对这样的折磨。
跟自己较劲的。跟钢琴较劲的。
接着,“嘣——”
许汐言弹响了第一个音符。
之后旋律行云流水的,自那全世界最矜贵的指尖流淌。闻染阖眸听着,所有的音符在耳畔汇聚成极端的冲撞。
这首奏鸣曲就像矛盾体本身。
它是动荡里的抗争。是暴雨中的火焰。是沉思者的呐喊。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主义。
所有观众坐在初夏的演艺厅里,被许汐言用八十八个黑白琴键唤来的一场狂风暴雨,淋了满身。
文化或许是有国界的,但情感没有。
这是贝多芬对十八世纪欧洲文化巨变和生活重压的感悟,但许汐言靠自己的演绎,把它变成了每一个人自己的故事。
许汐言的弹奏,完整得像是从地壳深处刚刚挖掘出的净透水晶。
只有闻染知道,许汐言是怎样把那块水晶高高举起,亲手砸得粉碎,然后指尖染血的把其中的杂质剔除出来,再一片片的拼凑完整。
直到最后一个音符尘埃落定。
剧场里静得宛若方才期待许汐言出场的时候。 ↑返回顶部↑